文档内容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简称中飞院)的大气科学专业依托其国内首个航空气象学院,自2021年成立以来,已成为民航气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该专业以理学学士学位为培养目标,紧密结合民航与气象行业需求,构建了涵盖天气系统分析、数值预报、人工智能应用等领域的课程体系,并依托中国气象局航空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等高端平台开展科研实践。目前,其本科生年均就业率85.8%,主要服务于航空公司、空管局等民航核心单位。
学科特色与行业定位
该专业以航空气象为核心特色,聚焦航空高影响天气的机理研究与预报技术开发。在学科建设中,强调多学科交叉融合,例如将大气物理学与飞行器运行风险(如低空风切变、飞机积冰)结合,形成独特研究方向。学院通过“局校合作”模式,与四川省气象局等单位共建空中实验室,构建了覆盖全国分院机场的空地一体化探测网络,实时采集飞行器观测数据,为教学与科研提供行业一线支撑。
课程体系与科研创新
课程设置分为三大模块:
- 基础理论:包括大气动力学、天气学原理等核心课程,夯实数理基础;
- 技术应用:开设航空数值预报、气象大数据分析等实践课程,强化数据处理能力;
- 行业拓展:通过“智慧民航气象服务”等特色选修课,对接空管优化、机场短临预报等实际需求。
科研方面,学院近三年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22项,总经费超2200万元,重点攻关高原气象、航路危险天气预警等民航安全关键领域,研发的预报系统已应用于国产大飞机试飞保障。
人才培养与国际化路径
学院实施“创新驱动”培养策略,本科生可通过气象科技创新创业大赛、“航空气象杯”等赛事提升实践能力,近五年累计获国家级奖项6项。国际合作方面,提供“一带一路”航空气象培训和留学生学历教育项目,学生可参与国际航校交流,接触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等机构的先进技术。硕士研究生培养则分为学术型(大气科学0706)与专业型(气象0751),前者侧重天气机理研究,后者聚焦气象服务技术转化,形成“学术+应用”双轨体系。
升学就业与行业影响力
毕业生主要流向三大领域:
- 民航系统:航空公司气象分析岗、空管局预报岗,占就业人数70%以上;
- 科研院所:如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科院大气物理所,从事模式开发;
- 深造通道:近年考研录取院校包括中山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部分学生通过“民航英才计划”直推本校硕士。
行业数据显示,中飞院培养的航空气象人才已覆盖全国90%以上运输机场,在雷暴预警、风切变识别等技术领域形成显著优势,支撑了国产C919等机型的适航认证。
版权:本文版权所属智学教刊网,如需转载请联系官网客服!
相关推荐
-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的大气科学专业怎么样?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简称中飞院)的大气科学专业依托其国内首个航空气象学院,自2021年成立以来,已成为民航气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该专业以理学学士学位为培养目标,紧密结合民航与气象行业需求,构建了涵盖天气系统分析、数值预报、人工智能应用等领域的课程体系,并依托中国气象局航空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等高端平台开展科研实践。目前,其本科生年均就业率85.8%,主要服务于航空公司、空管局等民航核心单位。 学 -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的应用气象学专业怎么样?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简称中飞院)的应用气象学专业,作为国内首个以航空气象为特色的本科专业,自2016年招生以来,已发展成为民航领域气象人才培养的核心阵地。该专业依托2021年成立的航空气象学院,构建起覆盖天气监测、数值模拟、灾害预警的全链条教学体系,通过空地一体化大气观测网和400余架教练机组成的探测系统,将学术研究深度融入民航安全保障实践。在2025年校友会中国大学应用气象学专业排名中,中飞院 -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怎么样?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于2024年正式设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专业代码:080503T),该专业是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和民航绿色发展需求的前沿学科。作为工学门类下的能源动力类特设专业,其核心定位是通过融合航空技术与新能源开发,培养具备航空新能源开发利用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一专业的设立不仅填补了民航领域新能源技术人才培养的空白,还与中飞院现有的四川省全电通航飞行器关键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
声明:本站内容均由用户自行注册后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立即做删除处理!如有知识产权恶意碰瓷者,不联系本站人员直接诉讼,本站将不负任何责任!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1445434087@qq.com
喵喵会计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1445434087@qq.com
喵喵会计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