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自1987年成立以来,依托综合性省属高校的办学底蕴,形成了以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为核心的本科教育体系。学院以“崇德广业、与时偕行”为校训,构建了涵盖教学、科研、竞赛的立体化培养模式。现有54名教职工,其中高级职称占比26%,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63%,为人才培养提供坚实支撑。近年来,学院通过冰雪体育实践、传统射艺项目等特色方向,在吉林省东南部地区体育教育领域树立了标杆地位,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
专业架构与培养目标
学院本科阶段设有体育教育(教师教育)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两大专业,专科层面开设以冰雪运动为特色的实践型专业。体育教育专业以培养复合型体育师资为导向,课程体系涵盖:
- 主干学科:体育学、教育学、心理学
- 核心课程:体育学概论、学校体育学、运动解剖学、体育心理学、运动项目理论与实践
- 实践环节:教学见习、教育实习、运动生理与生化实验
学生需掌握教学训练设计、竞赛组织管理和科研创新能力,毕业后可胜任中小学体育教学、运动队训练及体育管理等工作。
教学资源与硬件配置
学院拥有5800平方米综合体育馆,内含篮球、体操、武术等10个专项训练馆,配套运动解剖实验室、生理生化实验室等科研实践平台。室外设施包括:
- 标准塑胶田径场和足球场
- 8片篮球场、6片排球场及4片网球场
- 冰雪项目专用训练区
这些资源支撑着“理论-实训-竞赛”三维一体的教学模式,其中中华射艺虚拟仿真教学实训平台获评吉林省虚拟仿真教学“金课”,成为传统体育数字化教学的典范。
竞技成果与育人成效
学院师生在全国高师运动会、吉林省大学生运动会等赛事中累计斩获52金47银51铜,尤其在射箭(射艺)锦标赛中三度夺冠,形成特色品牌。2025年全运会群众足球赛中,教师俞敏作为主力助力江苏队晋级决赛,彰显“以赛促教”理念的成功实践。这些成绩背后是每周定期训练、师生友谊赛等常态化机制,以及运动训练与竞赛中心的专业化运作。
科研创新与社会服务
近五年承担30余项省部级课题,出版10部专著,发表200余篇论文,其中核心期刊占比12%。研究聚焦:
-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挖掘长白山区域射艺、武术等非遗项目
- 冰雪运动理论与实践:开发寒地体能训练课程体系
- 学校体育改革:获全国学校体育优秀改革成果奖
学科带头人林勇教授领衔的团队,通过2个科研中心和3个实践基地,将研究成果直接转化为中小学体育课程资源,服务区域体育师资培训超2500人次。
就业前景与社会评价
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90%以上,主要分布在吉林省中小学体育教师岗位,部分进入冰雪运动俱乐部、社区体育指导等领域。第三方评估显示,该专业综合满意度达4.7分,用人单位特别认可其“教学实操能力强”、“团队协作意识突出”的特质。这种口碑源自学院“每生一专长”培养计划,以及与40余所中小学建立的教育实习协作网。
版权:本文版权所属智学教刊网,如需转载请联系官网客服!
-
通化师范学院的体育教育专业怎么样?
通化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自1987年成立以来,依托综合性省属高校的办学底蕴,形成了以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为核心的本科教育体系。学院以“崇德广业、与时偕行”为校训,构建了涵盖教学、科研、竞赛的立体化培养模式。现有54名教职工,其中高级职称占比26%,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63%,为人才培养提供坚实支撑。近年来,学院通过冰雪体育实践、传统射艺项目等特色方向,在吉林省东南部地区体育教育领域树立了标杆地位,毕业生就 -
通化师范学院的社会体育专业怎么样?
通化师范学院的社会体育专业历经多年发展,已形成独特的培养体系。该专业最初以专科层次起步,2023年随着体育与艺术学院的成立,专业归属从理学院调整至新学院,并升级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这一变革不仅拓展了学科深度,更通过整合教学资源和优化课程结构,强化了专业竞争力。目前在校学生约300余人,近三年就业率稳定在90%左右,展现出良好的社会适应性。 在培养目标上,该专业聚焦“红色铸魂、三职赋能、四 -
通化师范学院的教育技术学(教师教育)专业怎么样?
通化师范学院的教育技术学(教师教育)专业立足现代教育发展需求,通过"信息技术+教育"交叉融合的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兼具教育理论素养与技术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依托学校"教师教育、医药健康、艺术与传媒、管理与服务"四大专业集群建设背景,充分发挥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项目的资源优势,构建起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育人体系。作为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学科,其培养方案紧密对接基础教育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1445434087@qq.com
喵喵会计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