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师范学院的地理科学专业怎么样?

绵阳师范学院
已帮助人数875

已解决

评论 教育教学文档本文档内容,由 绵阳师范学院 编辑
文档内容

绵阳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扎根师范教育三十余年,以"育人为本,服务地方"为办学理念,形成了从专科到本科、从基础教学到综合改革的完整培养体系。作为四川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该专业通过国家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构建了"一主线两注重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具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教育教学能力的骨干教师。其培养路径既注重学科理论深度,又强调实践创新能力,在西南地区地理教育领域具有显著影响力。

绵阳师范学院的地理科学专业怎么样?

专业课程体系以地理学科知识链为核心,涵盖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三大模块。自然地理方向设置《地质学基础》《地貌学》《气象与气候学》等课程,通过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强化地表形态认知;人文地理方向开设《经济地理学》《区域分析与规划》等课程,结合人文地理野外调查培养区域分析能力;技术应用方向则依托《地理信息系统原理》《遥感原理与应用》等课程,配套虚拟仿真实验室地理国情检测项目提升数字化技能。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专业设置《中学地理教材分析》《历届高考题解析》等师范特色课程,实现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的有机衔接。

实践教学体系呈现阶梯式培养特征:低年级通过早讲晚练微课试讲夯实教学基本功,中高年级依托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基地开展真实课堂演练,毕业前参与西南地区高校地理学野外联合实习完成综合能力提升。2024年承办的联合实习覆盖青藏高原东南缘11个地区,行程2000余公里,通过剑门关地质考察海螺沟冰川观测等23个实践点,将人地关系协调理念融入实地教学。这种"理论-实训-实战"的三段式培养,使学生在《地理教学技能训练》等课程中获得省级以上师范生竞赛奖项。

师资团队建设体现多元协同育人特色,专任教师中硕士博士学位占比83.33%,高级职称达55.56%。除校内教师外,还聘请基础教育学校兼职教师5人,形成高校教师指导学科理论、中学名师传授教学经验的"双导师制"。副教授蒋溢等教师团队开发的9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将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战略融入《地理课程标准解读》,构建起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的教学体系。这种师资配置确保学生既能掌握《地理科学数据分析方法》等前沿技术,又能通过《班级管理实务》提升育人能力。

人才培养成效彰显服务基层导向,毕业生85%扎根川内基础教育,65%服务于县乡中学。典型案例包括映秀中学地理教师卢敏木里中学教师邓倩等教育新秀,以及绵阳中考命题专家钟文静等教研骨干。专业通过云亭班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在常规课程外增设《地质灾害防治》《土地整治与复垦》等应用型课程,为资源环境管理部门输送复合型人才。这种"师范教育+应用拓展"的双轨培养,使该专业近三年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

0相关评论
相关推荐
  • 绵阳师范学院的地理科学专业怎么样?

    绵阳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扎根师范教育三十余年,以"育人为本,服务地方"为办学理念,形成了从专科到本科、从基础教学到综合改革的完整培养体系。作为四川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该专业通过国家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构建了"一主线两注重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具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的骨干教师。其培养路径既注重学科理论深度,又强调实践创新能力,在西南地区地理教育领域具有显著影响力。 专业课
  • 绵阳城市学院的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怎么样?

    绵阳城市学院的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自2018年开设以来,依托测绘工程重点专业建设基础,构建了以地理学为核心、融合计算机科学与测绘技术的交叉学科体系。该专业以“立足四川、辐射西南”为定位,培养掌握空间数据采集、GIS二次开发和遥感技术应用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其教学特色在于通过小班化工程实践课程,将理论学习与项目实操紧密结合,助力学生从数据采集到系统开发的全链条能力提升。 在培养体系方面,专业课程设置覆盖
  • 绵阳师范学院的生物科学专业怎么样?

    绵阳师范学院的生物科学专业是该校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依托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深厚积淀,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该专业自1986年创建以来,历经近四十年的发展,已成为四川省内生物教育领域的标杆,尤其在师范教育和科研创新方面表现突出。其培养体系不仅注重基础理论教学,还通过产学研结合模式强化实践能力,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专业定位与课程体系 生物科学专业以培养中学生物教师为核心目标,兼顾科研与产
声明:本站内容均由用户自行注册后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立即做删除处理!如有知识产权恶意碰瓷者,不联系本站人员直接诉讼,本站将不负任何责任!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1445434087@qq.com
喵喵会计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