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的舞蹈学专业自2018年设立以来,依托学校深厚的师范教育底蕴,以培养“通舞艺、懂乐论、能编创、会弹唱、善育人”的中学舞蹈教师为目标,逐步构建起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体系。该专业作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18名专任教师,其中副教授占比超过60%,形成老中青结合的师资梯队。通过“校—地—校”合作育人模式,学生不仅能系统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芭蕾基础训练等核心课程,还能参与原创舞剧排演、社区公益演出等实践项目,实现专业技能与教育能力的双重提升。
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
舞蹈学专业以基础教育需求为导向,课程设计兼顾艺术性与教育性。主干课程包括舞蹈概论、中外舞蹈史、现代舞等理论课程,以及少儿舞蹈、舞蹈编创等实践类课程。其中,《中国民族民间舞》和《芭蕾基础训练》两门课程分别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和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强调将中华传统乐舞文化融入课堂教学。针对学生专业基础差异,课程采用分级教学模式,中专背景学生侧重技能精进,普高生源则强化基本功训练,确保教学适配性。
实践与创新平台
专业通过“社团制教学”和“课程汇报晚会”等创新形式检验教学成果,例如《古典舞基训与身韵》课程以整台晚会形式展示学习成果,增强学生舞台表现力。实践基地建设覆盖西安师范附属小学、曲江南湖小学等8所中小学,学生可参与音乐舞蹈课程教学实习,累计完成国家级大创项目1项、省级校级项目10余项。线上公益小课堂系列作品被学习强国、凤凰新闻网等平台转载,实现教学成果的社会化传播。
师资与科研支撑
专业负责人葛晓妮副教授带领团队完成26项省级校级科研项目,发表论文及著作38篇/部,研究成果直接反哺教学。教师团队在国家级大学生艺术展演中指导学生获二等奖1项,省级展演一等奖1项,4名教师获校级教学质量奖。科研方向聚焦儿童音乐舞蹈教育,组建红色音乐文化、古代乐舞研究团队,推动汉唐乐舞、陕西民歌“三进”工程。
就业与社会影响
毕业生主要服务于中小学美育教育,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95%以上,部分进入文化馆、艺术团体从事舞蹈策划与管理工作。专业通过扶贫演出、社区公益等活动强化社会责任教育,原创作品《黄河的故事》等成为文化传播载体。2023年全国专业排名显示,该专业位列应用型舞蹈学第33名,凸显区域影响力。
特色与改革探索
针对普通高中生源比例上升的趋势,专业实施芭蕾基训课程改革,减少高难度技巧训练,增加文化渗透模块,探索芭蕾中国化教学路径。依托校级科研机构儿童音乐舞蹈教育研究中心,开发《幼儿舞蹈》等特色课程,构建“大学前”专业布局中的舞蹈教育体系。通过“新师范”教育创新计划,推动师范技能大赛、五项全能竞赛等品牌活动,形成“以赛促学”的良性机制。
版权:本文版权所属智学教刊网,如需转载请联系官网客服!
-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的舞蹈学专业怎么样?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的舞蹈学专业自2018年设立以来,依托学校深厚的师范教育底蕴,以培养“通舞艺、懂乐论、能编创、会弹唱、善育人”的中学舞蹈教师为目标,逐步构建起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体系。该专业作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18名专任教师,其中副教授占比超过60%,形成老中青结合的师资梯队。通过“校—地—校”合作育人模式,学生不仅能系统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芭蕾基础训练等核心课程,还能参与原创舞剧排 -
陕西师范大学的舞蹈学(师范)专业怎么样?
陕西师范大学舞蹈学(师范)专业作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依托学校百年师范教育底蕴与艺术学科优势,构建了“舞蹈教育-文化传承-实践创新”三位一体培养体系。该专业肇始于1997年,2024年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支撑音乐与舞蹈学获评A-级,近五年就业率超95%,其中公费师范生就业率100%,在基础教育舞蹈师资培养与区域乐舞文化研究领域形成显著特色。以下从学科定位、课程架构、职业发展等维度展开解析。 一 -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的书法学专业怎么样?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的书法学专业自2019年设立以来,始终秉持"培根铸魂、守正创新"的教育理念,通过"理论+实践+创新"的三维培养体系,构建起具有师范特色的书法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校级特色专业,该专业依托美术学院的学科优势,形成了包含楷隶临摹与创作、书法教育方法论、艺术考察实践等特色课程体系,2021年获批校级一流课程《隶楷临摹》,并承担多项省级科研项目。专业建设注重将传统书法技艺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1445434087@qq.com
喵喵会计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