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理工学院的电子信息工程(师范)专业怎么样?

江苏理工学院
已帮助人数366

已解决

评论 教育教学文档本文档内容,由 江苏理工学院 编辑
文档内容

江苏理工学院作为江苏省重点建设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其电子信息工程(师范)专业以培养"技术+教育"双核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形成了独特的办学体系。该专业依托学校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深厚积淀,通过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江苏省品牌专业等平台,构建了覆盖电子技术、教育理论和实践创新的立体化培养模式。这种融合工科技术能力与师范教育素养的路径,使其成为长三角地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重要基地。

江苏理工学院的电子信息工程(师范)专业怎么样?

专业背景与发展定位

该专业起源于1985年开设的无线电技术专科,历经多次升级转型,2010年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20年成为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其核心定位是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开发能力与职业教育执教水平的双师型人才,既满足中等职业学校对专业师资的需求,又适应电子信息产业对技术人才的要求。专业建设过程中深度参与教育部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形成了"校企协同、理实一体"的培养特色。

课程体系与知识结构

专业课程采用"四群一拓展"的模块化设计:

  1. 电子信息课程群:以电路原理、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为核心,构建电子技术知识框架
  2. 计算机技术课程群:包含嵌入式系统、EDA技术等软硬件开发课程
  3. 通信技术方向群:聚焦移动通信、短距离无线通信等前沿领域
  4. 职业教育课程群:设置职业教育学、职教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等师范类课程
  5. 拓展创新模块:通过教育教学研究、技术技能竞赛等提升综合能力

实践教学体系贯穿四年培养周期,包含:

  • 基础实验:电路原理实验室、电子电工实训室
  • 专项实训:无线电调试、音视频技术、电子设计综合实训
  • 教育实践:20个校外教育实习基地、校内微格教学训练
  • 创新平台:教育部ICT产教融合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

就业方向与职业发展

毕业生呈现多元化发展路径:

  1. 职业教育领域:担任中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占比约35%
  2. 技术研发岗位:从事电子设备设计、信息系统开发,如电子工程师(28%)、软件工程师(15%)
  3. 行业技术服务:在通信运营商、智能设备企业担任技术支持工程师(12%)
  4. 继续深造方向:近年考研录取率达20%,主要报考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学科

职业竞争力体现在双师资格认证率(在校期间可考取电工/电子类职业技能证书)和工程实践经历。数据显示,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7%以上,在长三角电子信息产业中形成显著人才供给优势。

特色培养与创新实践

专业的核心特色体现在三个维度的融合:

  1. 产教融合机制:与中兴通讯共建实践基地,引入企业真实项目作为毕业设计课题
  2. 竞赛驱动创新:通过全国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等赛事培养工程能力,累计获省级以上奖项334项
  3. 师范技能强化:独创"技术课程微格教学法",要求学生在专业实验中同步完成教学设计、课堂演示等师范技能训练

师资团队具有双师型教师占比45%的特点,其中教授12人、博士49人,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20余项,将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这种"科研反哺教学"的模式,使学生在学习经典理论的同时掌握行业前沿技术。

0相关评论
相关推荐
  • 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怎么样?

    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自设立以来,始终以培养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核心目标。该专业依托学院与江苏师范大学的优质资源,结合电子通信行业需求,构建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体系,并持续强化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以下将从培养定位、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师资力量及就业前景等方面展开分析,全面解读该专业的特色与优势。 在培养目标上,该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基础理论与创新能力的人才,能
  • 江苏理工学院的电子信息工程(师范)专业怎么样?

    江苏理工学院作为江苏省重点建设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其电子信息工程(师范)专业以培养"技术+教育"双核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形成了独特的办学体系。该专业依托学校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深厚积淀,通过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江苏省品牌专业等平台,构建了覆盖电子技术、教育理论和实践创新的立体化培养模式。这种融合工科技术能力与师范教育素养的路径,使其成为长三角地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重要基地。 专业背景与发展定位 该专
  •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怎么样?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自2014年设立以来,依托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深厚的学科积淀,形成了以电子技术、通信原理和嵌入式系统为核心的培养体系。该专业立足长三角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需求,通过产教融合与实践创新双轮驱动,构建了"基础理论+专业技能+创新素养"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考研升学率超20%、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的数据,彰显其人才培养成效。 一、专业建设历程与学科支撑 该专业
声明:本站内容均由用户自行注册后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立即做删除处理!如有知识产权恶意碰瓷者,不联系本站人员直接诉讼,本站将不负任何责任!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1445434087@qq.com
喵喵会计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