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城市安全与环境科学研究所(原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是我国最早开展安全与环境领域研究的综合性科研机构之一,自1956年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城市安全、职业健康与环境治理的科研创新。作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该所拥有近70年的科研积淀,形成了安全科学与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学科优势,并于2025年新增环境科学与工程学术硕士和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点,构建起覆盖城市安全与环境治理全链条的学科体系。其研究生教育以“产学研深度融合”为特色,依托国家级实验室与国际化合作平台,培养兼具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学科建设与招生规模
研究所目前设立3个学术硕士学位点(安全科学与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和1个专业硕士学位点(资源与环境),2025年计划招生20人,较2023年的6人规模显著扩大。学科方向聚焦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噪声与振动控制、职业健康防护等前沿领域,例如:
- 安全科学与工程(083700)涵盖安全系统工程与应急管理技术;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077900)侧重环境卫生学与健康风险评估;
- 资源与环境(085700)专业硕士强化污染治理技术与环境工程应用。
招生考试科目突出学科交叉性,例如安全系统工程(科目代码802)与普通化学(801)作为核心专业课,参考书目均选用权威教材,如张景林主编的《安全系统工程》第三版。
科研平台与培养模式
研究所依托2个国家级中心(国家劳动保护用品检测检验中心、国家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技术中心)、3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及国际联合实验室,构建了“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培养体系。其培养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 导师团队优势:高级职称科研人员占比达30%,博士后工作站与高校联合导师制度保障学术深度;
- 国际合作网络:与哈佛大学、清华大学等20余所国内外顶尖机构建立合作,定期开展学术交流与联合攻关;
- 实践导向课程:研究生需参与冬奥会保障、城市副中心建设等重大项目,强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资源保障与学术成果
研究所为研究生提供免住宿费、免费就餐及每月千元津贴,并设立专项奖学金支持学术发表。近五年承担国家科技攻关项目3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4项(含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发表SCI/EI论文100余篇,主导制定国家标准20余项。典型科研成果包括:
- 地铁隔振技术应用于全国28个城市,累计合同额超12亿元;
- 噪声地图技术支撑北京城市精细化治理;
- 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模型被纳入国家职业病防治指南。
就业与社会服务
毕业生主要流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环境监测机构及高新技术企业,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98%以上。研究所通过科技成果入股模式孵化企业3家(如北京九州一轨公司),推动科研反哺教学。此外,作为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等10余家行业组织的挂靠单位,其主办的《安全》学术期刊成为领域内核心交流平台。
版权:本文版权所属智学教刊网,如需转载请联系官网客服!
-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城市安全与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生院(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城市安全与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城市安全与环境科学研究所(原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是我国最早开展安全与环境领域研究的综合性科研机构之一,自1956年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城市安全、职业健康与环境治理的科研创新。作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该所拥有近70年的科研积淀,形成了安全科学与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学科优势,并于2025年新增环境科学与工程学术硕士和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点,构建起覆盖城市 -
2026年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城市安全与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生考试难度大吗?(难度中等)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城市安全与环境科学研究所作为国内首个专注于安全、环境与职业卫生领域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其研究生招生既有独特的优势,也存在特定挑战。该所近年招生规模逐步扩大,2025年计划招收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共20人,相比2023年的6人有明显增长,但报考热度与录取比例仍需结合考试要求、学科特点及备考资源综合判断。 一、招生规模与竞争压力 该所2025年新增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硕)和资源与环境 -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城市安全与环境科学研究所(考研)怎么样?2026年口碑综合实力档次评价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城市安全与环境科学研究所(简称城安所)作为我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其研究生招考情况需结合招生规模、考试科目设置、竞争程度等因素综合分析。该单位2025年计划招生20人,涵盖安全科学与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环境科学与工程3个学术硕士点及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点。招生名额较少且分专业后单方向录取压力可能提升,但学制灵活(学术硕士3年、专硕2年)及“产学研”培养模式对部分考生具有一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1445434087@qq.com
喵喵会计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