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理工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是响应“健康中国”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而设立的应用型本科专业,于2023年正式招生,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该专业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核心目标,注重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学院通过“五育并举”“三全育人”的育人体系,结合丰富的课程资源和实践平台,形成了“厚基础、强实践、重应用”的特色培养模式。其发展依托学校体育学院的优势资源,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科研平台完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在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上,该专业聚焦社会体育领域的实际需求,强调“一专多能”能力培养。课程设置涵盖体育学、社会学、管理学三大主干学科,通过通识教育、专业基础与核心课程的分层递进,系统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操能力。培养方向以四大项群为核心——包括大球、小球、武术与民传、健身操舞,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专项技能的同时拓展多元发展路径。毕业生可胜任体育赛事组织、健身指导、体育产业经营等岗位,契合社会对复合型体育人才的需求。
课程体系与教学资源的构建充分体现实践导向。专业开设59门课程,其中《社会体育学》《运动处方理论与实践》《体育管理学》等核心课程与行业发展前沿紧密结合。学院还拥有省级一流线上课程《篮球》《武术和太极拳》,并建设了人体机能实验室和体质健康测试中心,为教学科研提供硬件支撑。此外,通过“导学制”和“体育馆开放日”等制度,学生可参与专业见习、志愿服务等活动,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实践教学与竞赛成果是该专业的一大亮点。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国家级、省级赛事,如在2024-2025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大赛中,学生团队斩获数字化运动营养咨询赛项的二等奖和三等奖。同时,通过承办校园体育文化节、服务地方体育赛事(如常州舞龙舞狮大赛)等活动,学生能够积累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这种以赛促学、以赛代练的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师资力量与科研成果方面,体育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6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9人,硕博比例近90%,双师型教师占比超70%。教师团队在民族传统体育领域成果显著,曾带领学生获得全国舞龙舞凤、毽球比赛冠军,并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学院还承担了多个省份的体育教师国培项目,推动教学经验与社会服务的深度融合。
在就业前景与职业发展上,毕业生可从事群众体育赛事组织、健身俱乐部经营、体育行政管理等工作,覆盖体育产业的全链条。学院通过校企合作、职业资格认证(如社会体育指导员、裁判证)等途径,帮助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近年来,学生就业率保持高位,部分毕业生选择继续攻读硕士或参与国际化项目深造,体现了专业培养的多元出口优势。
版权:本文版权所属智学教刊网,如需转载请联系官网客服!
-
江苏理工学院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怎么样?
江苏理工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是响应“健康中国”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而设立的应用型本科专业,于2023年正式招生,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该专业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核心目标,注重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学院通过“五育并举”“三全育人”的育人体系,结合丰富的课程资源和实践平台,形成了“厚基础、强实践、重应用”的特色培养模式。其发展依托学校体育学院的优势资源,师资力量 -
江苏科技大学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怎么样?
江苏科技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自2008年开设以来,始终以国家体育强国发展战略为导向,依托体育学院的多学科优势,构建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培养体系。作为江苏省较早开设该专业的高校之一,其课程设置聚焦运动技能培养、科学健身指导和体育产业管理三大核心能力,通过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为长三角地区输送了千余名具备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体育人才。在2022学年,该专业学生人均持有2.2项体育技能类证书, -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怎么样?
作为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公共教育学院的重点本科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经过十余年发展已形成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立足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需求,通过"理论+实践"双轮驱动模式,致力于培养既懂运动技能又具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其培养方案突出三大核心要素:运动科学知识体系、社会体育管理能力、产业经营思维,构建了覆盖全民健身、体育教育、赛事运营等多领域的职业发展通道。 在课程设置上,专业采用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1445434087@qq.com
喵喵会计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