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于2022年设立的智能交互设计专业(专业代码080218T),是响应国家数字化与智造强国战略的新工科专业。该专业以“设计美好的智能世界”为核心理念,融合机械工程、设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三大领域,致力于培养具备人工智能素养、艺术设计思维、交互设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作为北京市一流专业建设点,其教学成果曾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毕业生平均薪酬位列校内前列,展现了强劲的竞争力。
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该专业聚焦“人-机-环境”系统的交互设计问题,瞄准智能装备交互设计、复杂系统界面设计、人工智能创意设计等前沿领域。其培养目标强调创新意识、国际视野、跨学科实践能力,毕业生需掌握从需求分析、产品设计到前端开发的全流程技能,服务于智能制造、互联网、文化数字化等产业。例如,学生需在智能产品设计课程中完成硬件原型开发,在虚拟体验设计与开发课程中运用AR/VR技术构建交互场景,充分体现“设计+科技”的融合。
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
专业课程采用“理论+实践+跨界”三维架构,核心课程包括:
- 人因工学:研究人体工程学与交互行为的适配性;
- 数据统计与分析:通过Python等工具挖掘用户行为数据;
- AIGC与设计:探索生成式AI在界面原型制作中的应用;
- 机械设计基础:培养智能硬件结构设计能力;
- 本研一体课程:如“交互界面设计”打通本科与研究生知识体系。
教学模式上,企业工作坊和AI赋能课堂成为亮点。例如,2024年新增的“新型卓越班”采用“4+N”培养模式,联合百度、小米等企业开展项目实战;人工智能通识课引入光计算、智能机器人等前沿案例,由长江学者团队授课,强化技术应用能力。
资源平台与产学研协同
专业依托机械工程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余家企业实习基地,并与清华大学、中央美院等建立深度合作。师资队伍中78%为高级职称,61%为青年教师,同时引入工信部国创中心专家、企业导师参与教学。科研方面,团队主持国家高质量发展项目、教育部产学研对接项目,将光纤传感器、红外探测器等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例如AI赋能医疗检测设备的开发实践。
就业前景与深造路径
毕业生可任职交互设计师、产品经理、用户研究工程师,主要流向百度、小米、字节跳动等科技企业,以及北汽、上汽等制造业设计部门。近三年,约30%学生选择深造,进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香港理工大学、伦敦艺术大学等知名院校。专业还与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共建人工智能拔尖人才培养计划,为学术型人才提供贯通式发展通道。
通过学科交叉、产教融合、科研反哺教学三大路径,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智能交互设计专业构建了独特的人才培养生态,成为服务首都“科技+设计”战略的重要引擎。其以实践为导向的课程设计、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模式,以及紧跟AI技术前沿的教学改革,为智能时代输送了一批兼具工程思维与艺术创造力的创新者。
版权:本文版权所属智学教刊网,如需转载请联系官网客服!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智能交互设计专业怎么样?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于2022年设立的智能交互设计专业(专业代码080218T),是响应国家数字化与智造强国战略的新工科专业。该专业以“设计美好的智能世界”为核心理念,融合机械工程、设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三大领域,致力于培养具备人工智能素养、艺术设计思维、交互设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作为北京市一流专业建设点,其教学成果曾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毕业生平均薪酬位列校内前列,展现了强劲的竞争力。 -
北京邮电大学的智能交互设计专业怎么样?
北京邮电大学智能交互设计专业作为新兴交叉学科领域,依托信息与通信工程A+学科的顶尖实力,构建了"人工智能+用户体验+数字创新"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该专业深度融合模式识别」「全息媒体计算」「数字版权技术等前沿方向,由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张树武教授领衔建设,并与湖北工业大学等高校开展深度合作。2024年主持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在《包装工程》等核心期刊推出智能交互导识设计专题,形成从理论创新到产业 -
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的智能交互设计专业怎么样?
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的智能交互设计专业是面向智能互联时代的跨学科新兴领域,致力于培养兼具设计思维与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以人工智能和计算机技术为支撑,融合设计创意与工程实践,瞄准智能汽车、机器人、互联网等前沿产业需求,构建了涵盖交互逻辑、用户体验、多模态技术的完整知识体系。学生在此不仅能掌握人机交互设计理论,还能通过实际项目训练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专业课程体系围绕智能产品开发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1445434087@qq.com
喵喵会计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