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内容
福建师范大学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全国首批获批该专业的十所高校之一,自2010年设立以来已构建覆盖本硕博的完整培养体系。该专业聚焦高分子固体废物资源化」「矿山资源高值化」「生物质能源开发等方向,形成"理工结合、产教协同"的办学特色。2023年软科排名显示该专业位列全国前30%,近五年平均就业率超95%,2024届毕业生中27.5%进入厦门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名校深造,展现出扎实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效。
学科建设与培养体系
专业建设呈现三大核心优势:
- 学科平台完整:依托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福建省高原建设学科,拥有聚合物资源绿色循环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4个省级科研平台,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固废资源化"专项等国家级课题
- 师资力量雄厚:教授团队包括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优青等领军人才,博士生导师占比达45%,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9项
- 国际培养通道:与芬兰诺维亚应用科技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等建立合作,实施"3+1"双学位」项目,累计选派21名本科生赴海外交流,其中5人考入曼彻斯特大学**等国际名校。
课程体系与能力塑造
实施三阶递进式培养路径:
- 理论基础构建:
- 必修《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概论》《工业生态学》《环境监测》等12门核心课程,配套聚合物资源循环利用实验」「智能水处理平台等省级一流实验模块
- 通过每周10课时沉浸式学习,掌握SCR脱硝技术」「固废热解工艺」「光催化净水材料等核心技术原理
- 实践能力突破:
- 开展废旧制件拆解实训」「污水处理厂仿真模拟,年均完成工业园区污水方案设计」「VOCs治理工程等项目150项
- 近三年获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一等奖」「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银奖等国家级奖项12项
- 创新融合提升:
- 在福建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金皇环保科技完成6个月顶岗实习,参与生态修复工程」「碳排放核算等实际项目
- 毕业设计实行"双成果制",要求同步提交工程设计图纸」与技术经济分析报告**,30%成果转化为企业技术方案。
培养特色与创新机制
构建"四维驱动"特色模式:
- 产教融合深化:与福建龙净环保」「中化泉州石化共建实践基地,研发的光催化净水材料」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技术转化金额超500万元/年**
- 虚拟仿真教学:建设VR环境应急演练系统」「AR污水处理厂漫游平台,实现重金属污染修复」「危废处置等高风险场景的沉浸式实训
- 学科交叉创新:开设《智慧水务工程》《碳中和与绿色技术》等前沿课程,开发的高维数据分析模型应用于金融风险预警系统。
就业前景与职业发展
毕业生呈现多元化发展格局:
- 工程技术领域:40%进入福建省环境保护设计院」「金发科技担任工艺工程师」「项目总监,起薪8-12万元/年
- 政府管理方向:35%任职生态环境局」「发改委等部门,主导排污许可审核」「生态规划编制
- 深造与创业:25%考入同济大学」「南京大学攻读硕士,10%创立环保科技公司获天使轮融资。
该专业通过"技术迭代+管理创新"双轨培养,持续为循环经济产业输送复合型人才。建议考生强化化学基础」「工程制图能力」「数据分析技能,积极参与全国大学生环境生态科技创新大赛」。需注意课程包含40%工程理论」「30%技术实践」「30%管理法规模块,实践环节涉及野外水质采样」「高危污染物检测等特殊要求,要求具备较强的抗压能力」「跨界整合思维**。
上一篇:
如何正确编制买菜业务的会计分录?
版权:本文版权所属智学教刊网,如需转载请联系官网客服!
相关推荐
-
武汉工程大学的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怎么样?
武汉工程大学的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响应国家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战略需求而设立的新兴交叉学科,依托湖北省重点建设的“化工与矿业工程”国内一流学科,融合化学、矿业、冶金、环境科学等多领域知识。该专业以培养具备循环经济工程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培养模式,着力解决资源再生利用、固废处理等关键技术问题,满足产业升级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学科特色与培养体系 该专业的核心特色体现在 -
华东理工大学的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怎么样?
作为全国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专业和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华东理工大学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构建了"化学工程+资源循环+环境科学"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该专业依托化学工程与技术A+学科和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形成了覆盖资源开发、废物利用、循环系统设计的全链条培养架构。2024年数据显示就业率超94%,深造率突破70%,在资源循环领域持续保持国内领先地位。 学科根基与专业优势 专业始建于2010年, -
常州大学的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怎么样?
常州大学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而设立的新兴交叉学科,其培养体系紧密围绕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的产业需求,通过整合环境科学、化学工程、材料科学等多学科资源,形成以"生物质资源高效利用"为核心的教学特色。专业依托生物质高效炼制与高质化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和城乡矿山产学研联盟等平台,构建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育人机制。2023年该专业本科毕业生中,硕士研究生录取率达44.44%
声明:本站内容均由用户自行注册后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立即做删除处理!如有知识产权恶意碰瓷者,不联系本站人员直接诉讼,本站将不负任何责任!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1445434087@qq.com
喵喵会计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1445434087@qq.com
喵喵会计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