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的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作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重庆市首批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始终以培养扎根基层的教育人才为核心目标。该专业依托学校深厚的行知文化底蕴,将陶行知教育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课程体系改革、数字化教学创新、实践平台拓展等方式,形成了“师德培养+学科素养+实践能力”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为地方基础教育输送了大量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在课程体系方面,该专业构建了“学科基础+教育技能+职业发展”的立体化课程结构。核心课程包括文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等主干学科课程,同时强化教育实践能力培养,开设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口语等特色课程。为适应教育数字化趋势,专业还通过混合式教学改革,将微课、在线资源、AI助教等融入课堂,例如《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结合数字人文技术图谱和PBL问题驱动教学法,有效提升学生信息化教学能力。
实践教学是该专业的一大亮点。学院建有市级财政支持的教师教学技能实训中心,配备模拟课堂、微格教室等设施,为学生提供“三笔字训练、教学技能竞赛、实习支教”等全流程实践机会。通过“新23常能”活动、“三下乡”社会实践,学生可参与送教下乡、推普服务等项目,近三年累计获得市级教学竞赛奖项10余项。实习环节则与万州区及周边20余个企事业单位合作,形成“校内实训—基地实习—基层就业”的贯通式培养链条。
数字化改革为专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学院建成市级一流课程4门、校级示范课15门,开发“纸本+云本”特色教材,实现案例资源扫码即用。师资团队通过信息化教学工具培训,打造出翻转课堂、BOPPPS模型等新型教学模式,近五年获市级教学成果奖6项,微课竞赛二等奖2项,教学创新比赛一等奖1项。学生借助学习通等平台开展自主研习,2024年有作品斩获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三等奖。
在就业前景方面,该专业毕业生主要服务于城镇及乡村基层学校,2025届师范类毕业生达2089人,历年保持第一志愿满额录取。数据显示,超70%毕业生进入中小学任教,部分扎根新疆等西部地区,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杨明等典型。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二级认证后,学生还可通过选修课程获取教师资格,就业渠道扩展至党政机关、文化宣传等领域。学院每年举办师范类双选会,2025年3月21日校企对接活动中,2089名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直接洽谈,岗位供需比达1:3.2。
版权:本文版权所属智学教刊网,如需转载请联系官网客服!
-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的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怎么样?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的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作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重庆市首批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始终以培养扎根基层的教育人才为核心目标。该专业依托学校深厚的行知文化底蕴,将陶行知教育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课程体系改革、数字化教学创新、实践平台拓展等方式,形成了“师德培养+学科素养+实践能力”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为地方基础教育输送了大量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在课程体系方面,该专业构建了“学 -
重庆城市科技学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怎么样?
重庆城市科技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第二批校级一流专业建设项目,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构建了"国学筑基-外语赋能-实践创新"三位一体培养体系。该专业于2023年获批学士学位授予权,依托人文学院近20年办学积淀,形成"语言应用-文学研究-文化传播"能力培养闭环。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3%,在公务员考试、教育系统招聘等领域表现突出,其《创意写作》课程获评校级精品课程,彰显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学 -
重庆对外经贸学院的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怎么样?
重庆对外经贸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立足国学优势与师范教育的双重定位,构建了涵盖语言、文学、教育三大模块的课程体系。该专业以文学学士学位为培养目标,注重人文情怀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双向提升,通过卓越教师实验班和"魅力人文"专业技能大赛等特色培养模式,强化学生的教学实践与文化创新能力。毕业生在教师公招、考研升学及文化传媒领域表现突出,公招录取率长期位居校内前列。 课程体系以中国古代文学史、现代汉语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1445434087@qq.com
喵喵会计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