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的化学专业拥有近百年办学历史,是该校传统优势学科之一。作为国家特色专业和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该专业下设师范和非师范两类培养方向,形成了"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体系。2023年数据显示,化学师范专业考研录取率高达77.68%,而非师范方向的英才班升学率持续保持在50%以上,体现出显著的专业竞争力。两类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和职业发展路径上既保持学科共性,又各具特色。
在培养目标方面,师范方向聚焦基础教育需求,通过"三金工程"(金牌教案、金牌教练、金牌师范生)构建教师教育体系。其课程设置包含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等学科核心课程,以及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等实践环节,强化教学技能训练。非师范的英才班则突出科研创新能力培养,采用"小班讨论+研究式教学"模式,设置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等跨学科课程,并建立单原子-团簇-纳米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为拔尖人才提供国际视野。
课程体系架构呈现差异化特征:
- 师范类必修课程包含学科教学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配套微格教学等实训
- 非师范方向增设文献检索与利用、专家专题课,实验课程占比达40%
- 两类培养共享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配备价值超1亿元的仪器设备
实践教学环节设置遵循"理论-应用-创新"递进原则。师范生通过教育实习基地开展为期半年的集中实践,参与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并屡获佳绩,2021年曾获国家级一等奖。非师范方向则依托功能分子固体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展创新实验,在挑战杯、互联网+等赛事中表现突出,近五年获省部级以上奖项超50项。
就业升学路径呈现多元化特点:
- 师范毕业生主要进入省示范高中任教,部分任职教育行政部门
- 非师范方向65%毕业生进入中科大、复旦等"双一流"高校深造
- 两类毕业生均可选择在化工制药、环境监测等领域从事技术研发,就业率连续五年超95%
该专业建设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化学学科自2012年起持续位列ESI全球前1%,材料科学、工程学也相继进入该榜单。通过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的化学专业,现已形成"本-硕-博"完整培养体系,拥有化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提供持续提升通道。这种"师范+非师范"双轨并行的培养模式,既传承了百年师范教育底蕴,又契合了新时代对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求。
版权:本文版权所属智学教刊网,如需转载请联系官网客服!
-
江苏师范大学的化学(师范)专业怎么样?
江苏师范大学化学(师范)专业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构建了化学理论基础与教学实践能力并重的培养体系。该专业依托物理化学、有机化学、仪器分析等核心课程,结合化学教学论、教学活动设计等师范类课程,致力于培养既能胜任中学化学教学又能从事科研的复合型人才。数据显示,近年毕业生中35%选择继续深造,其余多数成为基础教育骨干。 在课程体系设置上,专业突出三个维度: 理论化学模块:以物理化学、无机化学、结构化 -
华中师范大学的化学(师范、化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专业怎么样?
华中师范大学化学专业构建了"三位一体"培养体系,涵盖化学(师范)、化学-生物学交叉班、化学-物理学交叉班三大方向。作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9年入选),该专业依托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等9个国家级平台,形成"基础教育+科研创新+学科交叉"立体培养格局。2023届化学(师范)就业率超90%,交叉班读研率超90%,近40%毕业生进入中国科学院、清北复交等顶尖学府深造,在基础教育与科研领域形成 -
安徽师范大学的化学(师范)(非师范)专业怎么样?
安徽师范大学的化学专业拥有近百年办学历史,是该校传统优势学科之一。作为国家特色专业和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该专业下设师范和非师范两类培养方向,形成了"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体系。2023年数据显示,化学师范专业考研录取率高达77.68%,而非师范方向的英才班升学率持续保持在50%以上,体现出显著的专业竞争力。两类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和职业发展路径上既保持学科共性,又各具特色。 在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1445434087@qq.com
喵喵会计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