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师范大学的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作为理学类本科专业,以培养兼具地理学科素养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该专业立足地理科学基础理论,融合现代空间信息技术,强调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遥感技术和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的实践应用,形成了"师范教育+技术应用"的双重特色。通过四年的系统学习,学生不仅能掌握地理教学的核心能力,还能胜任空间数据分析、系统开发等跨领域工作。
在培养目标上,该专业明确分为教育型与技术型两个方向:一方面培养能在中等学校从事地理教学与研究的教师,要求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基础理论;另一方面着力培养具备地理信息采集、处理与系统开发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强调空间数据库管理、GIS软件设计和遥感图像处理等核心技能。这种"双轨制"培养模式使毕业生既能适应基础教育需求,又能参与智慧城市、资源环境管理等新兴领域。
课程体系呈现"基础+核心+实践"的三层结构:
- 基础课程包括地质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等地理学科主干课程,夯实学生对地球表层系统的认知;
- 核心课程聚焦技术模块,涵盖地理信息系统原理、遥感原理与方法、GIS空间分析等,其中地图学与卫星导航定位技术课程采用项目制教学;
- 实践环节占总学分30%,依托吉林省地理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展GIS软件应用、空间数据建模等12项专题实训。特别设置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课程,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法深度融合,培养数字化教学能力。
该专业的教学特色体现在三个维度:在学科交叉方面,引入计量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原理,拓展社会经济空间分析能力;在技术应用层面,要求掌握ArcGIS、ENVI等专业软件的二次开发,近三年新增Python空间分析和三维地理可视化选修模块;师范培养中独创"双导师制",由地理学科教师与中学特级教师共同指导教育实习,2024届毕业生教育实践平均时长达到18周。
就业前景呈现多元化特征,近三年就业数据显示:
- 45%毕业生进入基础教育领域,主要担任初高中地理教师
- 30%任职于测绘地勘、城市规划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空间数据分析
- 15%考取中国科学院、武汉大学等科研机构研究生
- 10%进入互联网企业参与智慧城市系统开发特别是在东北地区,该专业毕业生在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等政府项目中参与度达37%,展现出较强的区域服务能力。
对于未来发展,该专业正构建"地理信息+人工智能"的新型课程群,2025年将开设空间机器学习和地理大数据挖掘方向课,推动人才培养向智慧地理转型。其建立的"地理信息技术创新实验室"已与吉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开展6项产学研合作,为学生提供真实项目历练机会。这种紧跟技术前沿、强化实践创新的培养路径,使专业竞争力持续提升,在2024年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位列师范类院校前20%。
版权:本文版权所属智学教刊网,如需转载请联系官网客服!
-
吉林师范大学的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怎么样?
吉林师范大学的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作为理学类本科专业,以培养兼具地理学科素养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该专业立足地理科学基础理论,融合现代空间信息技术,强调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遥感技术和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的实践应用,形成了"师范教育+技术应用"的双重特色。通过四年的系统学习,学生不仅能掌握地理教学的核心能力,还能胜任空间数据分析、系统开发等跨领域工作。 在培养目标上,该专业明确分为教 -
吉林建筑大学的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怎么样?
吉林建筑大学的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立足社会发展需求,以培养兼具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为目标。作为吉林省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建设专业,该专业通过创新培养模式、跨学科课程体系以及深度产教融合,形成了以测绘技术为基础、信息技术为支撑、工程应用为导向的办学特色。其课程设置覆盖地理信息采集、处理、分析及系统开发全链条,着力解决城市规划、灾害预防等领域的空间信息工程技术问题。 在培养模式上,该 -
吉林师范大学的地理科学专业怎么样?
吉林师范大学的地理科学专业作为该校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依托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的深厚积淀,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该专业自1983年建系以来,经过40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通过了教育部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在东北地区师范类院校中具有显著影响力。其培养体系融合了理论与实践,注重学科交叉与创新能力培养,为学生在教育、科研和管理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课程体系来看,主干学科聚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1445434087@qq.com
喵喵会计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