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基地,其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自2004年设立以来,始终以工业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为发展方向,是浙江省“十二五”优势与特色专业。该专业通过强弱电结合、软硬件协同的培养路径,致力于培养掌握PLC自动化控制技术、工业机器人应用等前沿技能的高素质技术人才。依托上海交通大学教育资源和校企合作平台,专业建设形成了“教学环境对接生产环境”的沉浸式教学模式,为区域产业发展输送了大量技术骨干。
专业定位与培养方向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聚焦智能制造领域,核心培养目标涵盖电气设备维护、自动控制系统开发及智能化技术改造三大方向。专业课程体系以电工电子技术为基础,深度融合工业网络与组态技术、智能视觉系统等现代技术模块。例如,PLC技术与应用课程通过模拟企业真实生产场景,强化学生对自动化产线调试与维护的实战能力。这种定位使毕业生既能胜任传统电气工程岗位,又能适应工业4.0背景下数字化工厂的技术需求。
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
专业采用“校企合作、实岗双元”培养模式,具体表现为:
- 教学内容与企业技术革新同步,例如引入西门子先进自动化实训平台;
- 核心技能聚焦工业机器人编程、智能视觉系统应用等前沿领域;
- 课程结构分层递进:
- 专业基础课: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 专业核心课:电机与电气控制、工厂供配电、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
实训教学占比超过80%,学生通过项目化任务驱动,在电气设备排故、自动化产线调试等场景中提升实操能力。
师资力量与实训资源
师资团队由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领衔,双师型教师占比80%,其中高级职称教师达40%。校内建有西门子先进自动化技术实训中心、工控网络实训室等8大实训基地,配备自动化生产线、PLC综合应用平台等设备。例如,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课程依托真实产线环境,使学生掌握从编程到系统集成的全流程技能。此外,专业与日本TOKA株式会社、宁波供电局等企业建立深度合作,为学生提供海外研修与顶岗实习机会。
成果输出与就业前景
该专业学生在省级以上技能竞赛中累计获奖超500人次,包括浙江省职业院校机器视觉系统应用大赛一等奖、工业和信息化技能大赛工业机器人赛项一等奖等。毕业生就业率达97%以上,主要任职于两类岗位:
- 技术岗:电气设备运维、自动化系统开发(如浙江独山能源变电所技术员);
- 管理岗:供配电系统管理、智能产品营销(如小米智能家居体验中心创始人)。
部分优秀学生通过专升本进入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深造,或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编制。
特色案例与社会影响
专业涌现出多名典型毕业生,例如杨盛伟(浙江工业大学控制工程硕士)、张天汉(浙江师范大学计算机硕士),其成长路径体现了“技术+学历”双轨发展优势。此外,曹隆旺(瑞安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编制人员)、毛玮(宁波供电局班组长)等案例,凸显了专业培养的复合型人才特质。通过与德国、英国等15国院校的合作,专业还推动学生参与“一带一路”智能视觉工程国际赛事,进一步拓展国际化视野。
版权:本文版权所属智学教刊网,如需转载请联系官网客服!
-
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怎么样?
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基地,其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自2004年设立以来,始终以工业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为发展方向,是浙江省“十二五”优势与特色专业。该专业通过强弱电结合、软硬件协同的培养路径,致力于培养掌握PLC自动化控制技术、工业机器人应用等前沿技能的高素质技术人才。依托上海交通大学教育资源和校企合作平台,专业建设形成了“教学环境对接生产环境”的沉浸式教学模式, -
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的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怎么样?
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的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自2002年成立以来,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已成为浙江省高职教育领域的标杆专业。该专业以服务国家“中国制造2025”战略为导向,聚焦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构建了“基础+智能”双轨并行的课程体系,并依托浙江省‘十三五’优势专业和省级教学创新团队的支撑,形成产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毕业生就业率与薪酬水平长期位居省内同类专业前列,展现出显著的行业竞争 -
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怎么样?
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以“双元制”培养模式为核心,通过校企协同、工学交替的教学设计,构建了具有国际化视野和本土化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该专业自2016年起引入德国先进教育理念,形成了“实岗双元,校企轮换”的创新路径,培养的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能在真实生产场景中掌握智能制造领域的前沿技术,成为行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 一、“双元制”培养模式:校企轮换与能力递进 该专业采用“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1445434087@qq.com
喵喵会计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