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业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怎么样?

安徽工业大学
已帮助人数911

已解决

评论 教育教学文档本文档内容,由 安徽工业大学 编辑
文档内容

安徽工业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是该校历史最悠久、学科实力最雄厚的专业之一,自1984年本科招生以来,已发展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安徽省重点学科,并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和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点。该专业依托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冶金过程节能与环保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形成了从本科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其核心特色在于聚焦工业热工节能减排、高效燃烧与污染物控制等领域,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安徽工业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怎么样?

学科建设与师资力量

该专业以“厚基础、强交叉、重创新”为培养方针,形成了以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传热学等为核心的理论课程体系,并结合冶金、电力等行业需求设置锅炉原理与设备制冷与低温原理等特色课程。师资方面,现有专任教师31人,其中正高级职称6人、副高级职称13人,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18人,并拥有教育部能源动力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此外,还柔性引进3名国内外知名学者和9名企业导师,强化产学研融合。

科研平台与创新成果

专业建有燃烧新技术与高效换热实验室(马鞍山市重点实验室)、冶金过程节能与污染物控制(省教育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近年来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3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产学研合作项目超200项,科研经费累计达2000余万元。在Combustion and FlameFuel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SCI/EI论文1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项9项。尤其在冶金系统节能炉窑能源管控气固污染物减排等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为宝钢、马钢等企业创造显著经济效益。

人才培养与就业前景

专业注重实践能力培养,与20余家企业共建产学研基地,并开设中美合作办学示范项目,与美国普渡大学、日本东北大学等联合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近五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7%以上考研率达30%,其中61%进入“双一流”高校深造。就业方向涵盖:

  • 能源动力工程设计与研发(发电、冶金、化工行业)
  • 低温制冷与空调设备制造(机械、建筑领域)
  • 环保技术与管理(政府机构、科研院所)
  • 新能源材料与系统开发(光伏、储能产业)

优秀毕业生中,多人保送北京大学、中科院等顶尖学府,或在宝钢、东风汽车等企业担任技术骨干。

专业特色与发展方向

该专业以冶金行业节能减排为核心特色,融合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优势,形成以下重点方向:

  1. 工业热工节能减排:开发冶金炉窑余热回收与能源管控技术;
  2. 高效低污染燃烧:研究燃料清洁利用与超低排放控制;
  3. 固废资源化利用:探索冶金废渣、余气的高值转化路径;
  4. 新能源材料与设备:研发太阳能、氢能等新型能源系统。

此外,通过“六卓越一拔尖”计划,强化学生创新思维与跨学科能力,使其在“互联网+”“挑战杯”等竞赛中屡获国家级奖项。

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凭借国家特色专业底蕴、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模式和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实践平台,为能源动力行业输送了大批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其持续强化的学科交叉优势、国际化视野和行业针对性,使其在“双碳”战略背景下更具发展潜力。

0相关评论
相关推荐
  • 安徽建筑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怎么样?

    安徽建筑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依托学校深厚的土木建筑学科背景,形成了独特的“热工+建筑”交叉培养模式。该专业以培养具备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低温制冷领域核心能力的实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作为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下设的本科专业之一,其课程体系涵盖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等基础学科,并融入建筑节能、智慧能源等新兴方向。学校拥有国家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和省级科研平台,为专业发展
  • 安徽工业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怎么样?

    安徽工业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是该校历史最悠久、学科实力最雄厚的专业之一,自1984年本科招生以来,已发展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安徽省重点学科,并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和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点。该专业依托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冶金过程节能与环保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形成了从本科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其核心特色在于聚焦工业热工节能减排、高效燃烧与污染物控制等领域,培
  • 安徽工程大学的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怎么样?

    安徽工程大学的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是2023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新工科专业,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建设。作为国家特设的高精尖专业,它聚焦新能源转化、存储和利用的关键材料与器件技术,融合材料、物理、化学、电子等多学科交叉优势,旨在服务国家“双碳”战略需求。该专业以“动力电池+光伏技术+电介质储能”一体化设计为特色,是安徽省唯一的新能源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在新能源行业快速发展背景下,其战略地位和人才稀
声明:本站内容均由用户自行注册后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立即做删除处理!如有知识产权恶意碰瓷者,不联系本站人员直接诉讼,本站将不负任何责任!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1445434087@qq.com
喵喵会计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