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师范大学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是广西区内唯一依托地理学一流学科建设的应用型本科专业,其发展历程可追溯至2006年设置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经过十余年发展,该专业于2019年进入本科第一批次招生,并获评广西特色专业及实验实训基地项目,形成了“理工融合、实践导向”的办学特色。专业面向国土空间规划改革与城乡融合发展需求,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与规划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0%以上,就业领域涵盖政府规划部门、设计院、房地产企业及教育机构。
一、培养模式: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
专业采用“理论教学+实践项目”双轮驱动的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上,核心课程包括城乡规划原理、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强调地理学基础与规划设计技能的结合。例如,城市地理学课程通过案例分析探讨城市空间演变规律,而GIS技术课程则培养学生运用数字化工具解决规划问题的能力。实践环节中,学生需参与真实项目,如村庄规划调研、城市更新设计等,通过下乡调研、问卷调查与村民访谈,直面乡村产业布局、基础设施优化等实际问题。这种“课堂学方法、项目练能力”的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区域协调能力和空间分析能力。
二、课程体系:突出应用性与多学科交叉
专业课程体系以国土空间规划为核心,构建了三大模块:
- 基础理论模块:涵盖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学科基础;
- 规划设计模块:包括建筑设计基础、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等技能课程;
- 技术工具模块:重点培养AutoCAD、Photoshop和ArcGIS等软件应用能力。同时,课程融入乡村振兴、历史文化保护等热点议题。例如,在城乡规划管理法规课程中,学生需模拟处理规划审批中的利益冲突问题,培养政策解读与协调沟通能力。这种多学科交叉的课程设计,使毕业生既能胜任传统规划工作,也能应对智慧城市、生态修复等新兴领域挑战。
三、实践平台:校内外资源协同育人
专业依托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的乌兰察布市地理空间大数据实验室等校内平台,以及10余个校外实习基地,构建了立体化实践网络。学生在大三阶段需完成为期半年的专业综合实践,参与真实项目如城市新区规划、产业园区设计等。以2023年夏黄村调研为例,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发现村内永久基本农田调整、防灾设施不足等问题,并提出规划方案,这种“真题真做”的训练显著提升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此外,双师型教师占比达23%,导师团队兼具学术研究与项目经验,例如参与过省级乡村振兴规划的教师,能将案例经验融入课堂教学。
四、就业前景:多元化职业发展路径
毕业生主要流向三大领域:
- 政府与事业单位:如自然资源局、住建局等部门的规划管理岗位;
- 规划设计机构:在甲级规划院从事城市设计、土地评估等工作;
- 教育科研领域:部分学生进入中小学或攻读地理学、土地资源管理硕士。专业还通过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与房地产企业合作开设实训课程,帮助学生掌握项目策划、开发报建等职业技能。近年更有毕业生依托GIS技术专长,跨界进入智慧城市、环境监测等新兴行业,展现出较强的职业适应力。
版权:本文版权所属智学教刊网,如需转载请联系官网客服!
-
南宁师范大学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怎么样?
南宁师范大学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是广西区内唯一依托地理学一流学科建设的应用型本科专业,其发展历程可追溯至2006年设置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经过十余年发展,该专业于2019年进入本科第一批次招生,并获评广西特色专业及实验实训基地项目,形成了“理工融合、实践导向”的办学特色。专业面向国土空间规划改革与城乡融合发展需求,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与规划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 -
南宁师范大学的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怎么样?
南宁师范大学的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自2000年设立以来,已成为该校重点建设的理工融合型专业。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广西一流本科专业,其依托的地理学学科是广西一流学科,拥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支撑教学科研。该专业以培养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开发与应用为核心,强调遥感技术与空间数据分析的融合,致力于为自然资源管理、城乡规划等领域输送复合型人才。 专业建设与学科优势 该专业具有多重官方认证:既是 -
南宁师范大学的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怎么样?
南宁师范大学的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立足广西区域发展需求,以地理科学、资源科学和环境科学为理论根基,构建了涵盖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源管理、生态保护修复等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作为广西本科第一批次招生专业,其依托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45年的学科积淀,形成了"基础理论+技术方法+实践应用"三合一的课程架构。该专业在2025年广西高校同专业排名中位列第1,获评B+等级,展现出显著的区位优势和学科竞争力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1445434087@qq.com
喵喵会计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