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自2018年建校以来,始终将早期教育专业作为重点发展方向,致力于培养适应民族地区需求的婴幼儿照护与教育人才。该专业以“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有发展”为育人导向,构建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培养体系。通过整合红色教育、师德建设、校企合作等特色资源,学校不仅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更注重塑造其服务基层的职业情怀。
培养体系:理论筑基与职业素养并重
早期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聚焦于0-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课程设置涵盖婴幼儿卫生与保育、心理学、教育学、营养与护理等核心领域。学校通过“党建+课程思政”模式,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例如开展“红色故事宣讲”“师德师风评选”等活动,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认同。同时,学校建立“双师型”教师团队,引入四川师范大学鄢超云名师工作室等资源,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前沿接轨。
实践教学:以赛促教与校企协同创新
学校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机制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例如,在2024年四川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早期教育专业学生团队荣获婴幼儿照护赛项三等奖,竞赛内容覆盖生活照料、安全防护、早期发展评估等实操环节。此外,学校与凉山州本地幼儿园、早教机构共建210个校外实习基地,实施“就业能力提升计划”,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职业指导。实践课程还融入传统文化活动,如剪纸、戏曲体验,培养学生多元文化素养。
资源整合:协同提质与本土化特色
作为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重点支持院校,学校依托北京师范大学、中央音乐学院等高校的帮扶,优化早期教育专业建设。例如,联合开发数字教学资源库,整合122万种电子书、7000种中外期刊,构建智能化学习平台。同时,学校立足凉山州需求,开设“彝族非遗工作坊”,将民族育儿习俗融入课程设计,培养既能适应现代早教标准,又懂民族文化的复合型人才。
就业导向:精准对接区域发展需求
早期教育专业近年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达95.18%,其中61%扎根凉山本地,成为乡村幼教主力。学校通过“订单式培养”与凉山州总工会合作,承办“我学、我练、我能”职业技能竞赛,直接对接用人单位需求。课程中还强化“早教机构运营管理”模块,帮助学生掌握创办社区托育中心的实务技能,拓宽职业发展路径。
未来规划:持续深化教学改革
学校计划进一步推动“党建+科研创新”,依托四川省马辉名师工作室,开展婴幼儿早期干预技术研究。同时,探索“智慧健康养老与托育融合”新方向,增设婴幼儿发展评估、家庭教育指导等课程模块,回应国家三孩政策与乡村振兴战略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版权:本文版权所属智学教刊网,如需转载请联系官网客服!
-
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早期教育专业怎么样?
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自2018年建校以来,始终将早期教育专业作为重点发展方向,致力于培养适应民族地区需求的婴幼儿照护与教育人才。该专业以“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有发展”为育人导向,构建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培养体系。通过整合红色教育、师德建设、校企合作等特色资源,学校不仅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更注重塑造其服务基层的职业情怀。 培养体系:理论筑基与职业素养并重 早期教育专业的培养目 -
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小学教育专业怎么样?
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为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重点支持院校,其小学教育专业立足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需求,构建了特色鲜明的培养体系。该专业以"服务基础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服务民族地区"为办学宗旨,通过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培养模式,致力于为民族地区输送"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有发展"的复合型教育人才。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凸显全科型教师培养理念,注重跨学科知识整合与实践能力锻造,形成独特 -
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怎么样?
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育人体系的重要支柱,通过教育教学、专业服务、预防干预、主题活动、理论研究“五位一体”的顶层设计,形成了贯穿课堂内外、覆盖全周期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作为四川省首批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专科院校,该校不仅在校内建立完善的心理服务体系,还与凉山州74所中小学共建教育共同体,探索大中小学纵向衔接的心理健康培养模式。其特色实践为民族地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可复制的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1445434087@qq.com
喵喵会计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