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舰船研究院研究生院作为国家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自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以来,始终以服务国家海洋战略和海军建设为使命,形成了以船舶与海洋工程为核心优势,覆盖计算机、通信、控制、光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特色培养体系。其依托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的科研实力,在舰船设计、人工智能、声呐技术等领域承担国家级重大项目,为国防科技和舰船工业输送了大量高层次人才。研究院的学科布局与培养模式兼具学术深度与实践导向,尤其在军民两用技术开发和舰船系统集成领域具有显著影响力。
学科布局与研究方向
研究院的学科体系以船舶与海洋工程为引领,下设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含博士后流动站)和七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并自主设置舰船电子工程技术、水下特种装备探测与控制等5个特色二级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 舰船电子集成技术:聚焦计算机、通信与电子科学交叉领域;
- 水声工程:涵盖声隐身、探测技术及水声对抗;
- 导航与制导控制:涉及自动控制、光学与数学建模。
此外,轮机工程与人工智能等方向结合工程实践需求,强化舰船动力健康管理、智能探测等关键技术攻关。
招生与培养特色
研究院采用学术型与应用型并重的培养模式,招生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类,其中调剂政策灵活,优先接收本科毕业于国内外重点院校、初试成绩总分320分以上且统考科目包含数学与英语的考生。培养过程中,学生可享受以下待遇:
- 公费就读:基础课程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合作院校完成;
- 科研津贴:第二学年起发放,月均生活补贴覆盖基本开支;
- 定向就业:非定向培养毕业生可择优留院,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
科研实力与资源支撑
研究院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多个技术先进的实验平台,科研团队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高级职称专家800余人,在航母计划等重大项目中取得突破性成果。其军民融合属性推动科研成果向舰船装备实战化转化,例如新型声呐系统研发、舰船动力健康管理技术应用等。研究生可直接参与舰船系统顶层设计和军民两用技术开发,在实战化课题中积累工程经验。
报考与调剂流程
对于意向考生,研究院要求通过邮件提交调剂申请表、本科成绩单、初试成绩等材料,通过简历筛选后直接进入面试环节,无需提前填报研招网调剂志愿。具体流程为:
- 下载并填写官方调剂申请表;
- 将申请材料合并为PDF文件,按“姓名-专业-总分-本科院校”格式命名;
- 通过指定邮箱投递,通过初审者需补报研招网志愿并参加复试。
需要注意的是,轮机工程、水声工程等专业对考生本科背景有严格限制,需与报考方向高度契合。
研究院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和国防需求导向的培养机制,为研究生提供了独特的学术环境与职业发展通道。其公费政策与科研资源优势,使其成为舰船科技领域高层次人才的首选培养基地之一。
版权:本文版权所属智学教刊网,如需转载请联系官网客服!
-
中国舰船研究院研究生院(中国舰船研究院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中国舰船研究院研究生院作为国家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自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以来,始终以服务国家海洋战略和海军建设为使命,形成了以船舶与海洋工程为核心优势,覆盖计算机、通信、控制、光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特色培养体系。其依托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的科研实力,在舰船设计、人工智能、声呐技术等领域承担国家级重大项目,为国防科技和舰船工业输送了大量高层次人才。研究院的学科布局与培养模式兼具学术深度与实践 -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701所)研究生院(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701所)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701所)作为我国舰船装备研制的核心科研单位,其研究生教育体系深度融合了军工科研特色与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双重使命。该中心依托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等700余项科研成果的技术积淀,构建了以船舶与海洋工程为核心的学科体系,形成了覆盖本、硕、博及博士后流动站的完整培养链条,为国防科技领域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 一、培养体系:军工科研与学术创新并重 研究生教育以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08 -
中国舰船研究院(考研)怎么样?2026年口碑综合实力档次评价
中国舰船研究院作为船舶行业唯一的国家首批学位授予单位,其研究生培养以军工特色和产教融合为核心,招生规模与学科优势使其成为国防科技领域的热门选择。2025年计划招收50名博士研究生和200余名硕士研究生,涵盖船舶与海洋工程、电子信息、机械工程等学科。报考难度需从招生规模、考核机制、专业特性等多维度分析,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展开。 一、 招生规模与竞争强度 中国舰船研究院的招生规模相对集中。博士招生中,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1445434087@qq.com
喵喵会计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