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作为西南地区教育领域的重点高校,其教育技术学(师范)专业自1986年创办以来,始终走在云南省同类学科的前沿。该专业依托学校深厚的师范教育传统和民族教育信息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科研平台,形成了覆盖本科、硕士、博士的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致力于培养兼具教育理论素养与信息技术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以下将从学科建设、课程体系、师资力量等方面展开具体分析。
在学科建设与培养体系上,该专业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实现突破。作为云南省首个教育技术学专业,其于2004年获批硕士点,2018年获得博士点授权,成为国内少数具备本硕博贯通培养能力的院校之一。专业以民族教育信息化为特色方向,结合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探索民族文化教育资源的数字化保护与开发路径,形成了“智慧教育”“教育智能”等前沿研究领域。这种架构既强化了传统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又紧跟人工智能时代的技术革新趋势。
课程体系设计体现“理论+技术+实践”三维并重特点。本科阶段课程分为三个层次:
- 计算机基础课程:包括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
- 教育技术核心课程:涵盖教学设计、教育技术研究方法、远程教育应用
- 专业方向模块:设置信息技术教育、教育数字媒体等细分领域,配备移动学习应用、网络课程开发等实操性课程这种分层递进的结构,既夯实学生的编程与媒体制作能力,又培养其教育场景下的技术整合思维。
师资队伍构成凸显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引领作用。现有教师中43%具有博士学位,64%拥有高级职称,形成以甘健侯、孙瑜、袁凌云等教授为核心的科研团队。甘健侯教授主持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民族教育数字化领域取得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孙瑜教授聚焦知识工程与教育资源智能处理,其团队开发的16项软件著作权已应用于教学实践。这种“学术研究+技术转化”双轨并进的师资结构,为学生参与国家级课题提供了优质平台。
实验教学资源的配置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学校建有民族教育信息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地理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六大实践平台,配备机器人虚拟仿真系统、数字化学习行为分析系统等设备。例如地理仿真实验室可进行三维建模与虚拟展播,机器人实验室开展磁感线模拟等创新实验项目。近五年学生在全国科技竞赛中屡获佳绩,印证了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效性。
在就业方向上,毕业生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
- 基础教育领域:约40%进入中小学担任信息技术教师
- 教育科技企业:30%任职于在线教育平台、教育软件开发公司
- 高等教育与科研:15%选择攻读硕博学位或进入高校科研岗位
- 政府与事业单位:15%服务于电化教育馆、教育管理部门这种就业结构既保持了师范专业的传统优势,又顺应了教育信息化产业的人才需求。
版权:本文版权所属智学教刊网,如需转载请联系官网客服!
-
云南师范大学的教育技术学(师范)专业怎么样?
云南师范大学作为西南地区教育领域的重点高校,其教育技术学(师范)专业自1986年创办以来,始终走在云南省同类学科的前沿。该专业依托学校深厚的师范教育传统和民族教育信息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科研平台,形成了覆盖本科、硕士、博士的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致力于培养兼具教育理论素养与信息技术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以下将从学科建设、课程体系、师资力量等方面展开具体分析。 在学科建设与培养体系上,该专业通过 -
云南师范大学的学前教育专业怎么样?
云南师范大学的学前教育专业是该校具有显著特色的师范类专业,依托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和职业技术教育学院两大平台,形成了多层次、多维度的培养体系。该专业立足云南本土需求,结合理论与实践,培养适应现代学前教育发展的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其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和培养方向均体现了专业性与时代性,尤其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认定中展现了学科实力。 一、培养方向:复合型与应用型双轨并行 学前教育专业分为师范类和 -
云南师范大学的小学教育专业怎么样?
云南师范大学的小学教育体系以"学术性+实践性"双轨并行模式为核心,既包含本科师范生的系统性培养,又通过附属小学的办学实践形成教育闭环。作为云南省基础教育的重要基地,该校将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精神基因融入教育理念,构建起覆盖师资培育、课程研发、教育服务的立体化网络。这种模式既保证了小学教育专业的理论深度,又通过附属小学的实体运作实现经验转化,形成从高等教育到基础教育的完整链路。 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1445434087@qq.com
喵喵会计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