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师范学院自2023年获批设立机器人工程本科专业(专业代码:080803T)以来,依托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的资源优势,构建起融合机械工程、人工智能、自动化控制等领域的交叉学科体系。该专业以“新工科”理念为指导,立足山东省智能制造发展需求,通过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目前,学院已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格局,并与多家企业共建机器人产业学院,为专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专业建设背景
机器人工程专业是响应国家《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而设立,旨在培养适应工业自动化升级与智能装备研发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齐鲁师范学院结合自身师范教育传统,强化工程实践能力与教育服务能力双重培养目标,在课程设计中融入教育装备研发特色,例如与山东百草园教育装备公司合作开发智能教学机器人应用场景。这种定位使该专业既能服务制造业,也能拓展至教育技术革新领域。
课程体系与培养方向
专业课程设置以机械设计、自动控制和人工智能为核心模块:
- 基础理论课程:包括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力学、自动控制原理等,夯实机械与电子交叉学科基础;
- 技术应用课程:聚焦机器人操作系统、工业机器人编程、传感器技术等实践技能;
- 创新拓展课程:引入机器学习、机器人视觉等前沿内容,并设置机器人教育应用特色选修模块。
通过“以赛促学”模式,学生可参与RoboMaster机器人大赛、智能巡检机器人大赛等国家级赛事,提升工程创新能力。
实践平台与校企合作
学院投入4000余万元建设实验室群,拥有电子信息实验教学中心(省级示范中心)、FAST数据处理中心等科研平台,配备工业机器人实训系统和智能无人机开发套件。校企共建的艾克瑞特机器人产业学院与绿色能源开发研究院,为学生提供真实产业项目实践机会。例如,与山东科芯电子合作开发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与济南塞尔无人机科技联合开展智能飞行器研发,实现“教学-研发-生产”闭环。
师资力量与科研支撑
专业依托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的53人师资团队,其中69.8%拥有博士学位,86.8%为中青年教师,并聘请泰山学者、国家杰青等高端人才担任特聘教授。团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项,在机器人运动控制、智能感知算法等领域发表100余篇高水平论文,研发成果包括教育服务机器人和智能巡检系统。这种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资源,例如将FAST射电望远镜数据处理技术融入机器人导航算法课程。
就业前景与深造路径
毕业生可在机器人制造、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教育装备研发等领域从事技术开发与应用,近五年相关行业人才缺口年均增长22%。部分学生通过考研进入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深造,或加入科捷机器人、迈赫机器人等企业成为技术骨干。学院设置的机器人教育应用方向,为职业院校培养兼具工程技能与教学能力的“双师型”人才开辟新赛道。
版权:本文版权所属智学教刊网,如需转载请联系官网客服!
-
齐鲁师范学院的机器人工程专业怎么样?
齐鲁师范学院自2023年获批设立机器人工程本科专业(专业代码:080803T)以来,依托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的资源优势,构建起融合机械工程、人工智能、自动化控制等领域的交叉学科体系。该专业以“新工科”理念为指导,立足山东省智能制造发展需求,通过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目前,学院已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格局,并与多家企业共建机器人产业学院,为专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专业建设背景 机器人工程 -
齐鲁理工学院的机器人工程专业怎么样?
作为新兴工科领域的代表,齐鲁理工学院机器人工程专业以服务国家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为导向,构建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培养体系。该专业依托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学院的优质资源,面向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等领域,培养具备机械设计、自动化控制、人工智能等多领域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通过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与前沿实验室平台,学生不仅能掌握核心理论,还能在实战中提升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智能算法开发等工程实践能力,为制造业数字化升级 -
齐鲁工业大学的机器人工程专业怎么样?
齐鲁工业大学机器人工程专业自2018年设立以来,依托新松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的校企合作平台,构建了"理论+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以工业机器人系统设计和智能装备开发为核心方向,课程体系覆盖机械设计、自动控制、人工智能三大技术领域,在校生规模已达240余人。其2021级普通本科最低录取分数545分的招生门槛,体现了专业的社会认可度。 在课程设置上,专业构建了"基础强化+专业深化"的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1445434087@qq.com
喵喵会计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