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内容
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学科,桂林理工大学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以服务地理信息产业和数字经济建设为导向,构建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培养体系。该专业立足测绘科学与技术、空间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基础,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创新结合,培养具备空间信息获取、处理与分析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自2013年设立以来,专业依托广西空间信息与测绘重点实验室和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广西分中心等平台,形成产学研协同发展的特色优势。
课程体系体现"理论+技术+应用"的三维架构。核心课程包括遥感原理与应用、微波遥感和数字图像处理,同时融入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等新兴领域内容。实践环节设置特色突出:
- 遥感数据采集:通过无人机遥感、激光雷达测量等课程掌握现代数据获取技术
- 信息处理能力:在虚拟仿真实验室开展遥感图像解译、三维建模等训练
- 系统开发实践:基于Python程序设计开发遥感信息处理平台课程结构中实践教学学分占比超过20%,包含专业认知实习、毕业设计等系统性训练,确保学生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师资团队汇聚国家级领军人才和行业专家。专业拥有国家特聘专家2人、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核心教师团队博士占比达80%。通过李德仁院士工作站和微波遥感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形成"基础研究-技术转化-产业应用"的完整育人链条。教师团队近五年承担863计划子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为教学案例,实现科教深度融合。
培养特色聚焦四大能力维度。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专业构建"四化一新"培养模式:
- 技术应用智能化:开设激光雷达遥感、虚拟现实技术等前沿课程
- 知识体系集成化:整合GNSS定位、环境遥感模型等跨学科内容
- 实践训练项目化:依托广西高校生态时空大数据实验室开展真实项目实训
- 创新能力竞赛化:组织学生参与全国大学生测绘科技论文大赛等赛事这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遥感信息工程集成、智能解译算法开发等方面形成核心竞争力。
就业前景覆盖国家重大战略领域。毕业生主要服务于自然资源管理、智慧城市建设、海洋环境监测等方向,就业单位涵盖中科院相关院所、省级地理信息院及华为、大疆等科技企业。专业近年第一志愿报考率持续100%,考研深造方向包括中南大学、武汉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展现出强劲的学科吸引力。随着国家空天信息产业发展,该专业人才需求年均增长率预计达5.2%-8.2%,职业发展空间持续扩展。
上一篇:
住房公积金缴存会计分录如何处理?
下一篇:
公司能开设的会计分录数量受哪些因素影响?
版权:本文版权所属智学教刊网,如需转载请联系官网客服!
相关推荐
-
桂林理工大学的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怎么样?
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学科,桂林理工大学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以服务地理信息产业和数字经济建设为导向,构建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培养体系。该专业立足测绘科学与技术、空间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基础,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创新结合,培养具备空间信息获取、处理与分析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自2013年设立以来,专业依托广西空间信息与测绘重点实验室和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广西分中心等平台,形成产学研协同发展的特色优势。 -
桂林理工大学的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怎么样?
桂林理工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自2001年设立以来,始终以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核心目标。依托广西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平台,该专业构建了地理信息系统原理、遥感技术、空间数据库等核心课程体系,形成了测绘学、计算机科学、自然资源学深度融合的交叉学科特色。通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已建立覆盖数据采集、处理到智能分析的全链条教学体系,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6%以上。 多学科交叉的专业定位 该专 -
桂林理工大学的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怎么样?
桂林理工大学在测绘地理信息领域形成了多层次、多维度的人才培养体系,涵盖专科(高职)、本科、硕士及博士教育。其中,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作为专科专业,聚焦地理信息采集、处理与应用等实操能力培养,而地理信息科学、测绘工程等本科及研究生专业则侧重学科交叉与技术创新。学校依托广西空间信息与测绘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广西分中心等平台,构建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教学科研生态。 学科体系与培养定位 测
声明:本站内容均由用户自行注册后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立即做删除处理!如有知识产权恶意碰瓷者,不联系本站人员直接诉讼,本站将不负任何责任!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1445434087@qq.com
喵喵会计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1445434087@qq.com
喵喵会计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