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华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的小学教育专业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发展需求,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小学教师为核心目标。该专业通过“理解教育,热爱儿童,内强素养,外塑形象”的培养理念,构建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并依托博士领衔的师资团队和四年一贯制实践培养模式,形成独特的教学特色。近年来,其毕业生教师资格考试通过率达96.8%,就业率超98%,展现了较强的社会竞争力。
培养目标与核心课程
小学教育专业旨在培养具备高尚师德、深厚教育情怀且一专多能的全科型教师。课程体系涵盖中外教育史、儿童发展心理学、小学班队工作原理与实践等理论课程,同时融入小学语文/数学课程与教学法等模块化内容。学生需掌握“弹、唱、跳、画、做、说、写、教”等基础技能,并通过微格教学研训、教育思维学习等活动强化实践能力。专业特别强调“全科渗透”,例如在语文或数学主修方向外,增设英语、科学、艺术等综合课程,以适应小学教育跨学科需求。
师资力量与科研支撑
学院师资队伍由李志厚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和王符教授(日本关西学院大学教育学博士)领衔,拥有4名博士生导师、13名教授及15名副教授。团队依托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校级教育研究院,开展基础教育前沿研究。例如,2024年教学建设研讨会上,校外专家张怡博士曾围绕认知诊断测验开发展开学术交流,推动教学评价方法创新。这种“学术引领+教学实践”的模式,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持续动力。
实践教学体系
专业构建了“见习-研习-实习-实训”四阶递进式实践体系:
- 大一至大三:每学期安排小学见习,通过观摩课堂教学、参与班级管理积累经验
- 大四集中实习:在广州市天悦拓慧国际幼儿园、华商外语实验学校等实践基地完成教学实战
- 校内实训平台:利用人工智能教学实验室、基础教育虚拟现实(VR)实训室模拟真实教学场景
- 技能竞赛:组织学生参与广东省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近四年斩获省级奖项6项。
教学成果与社会反馈
数据显示,该专业普通话通过率100%,近四年学生获国家奖学金4人、省级以上竞赛奖项678人次。2023年教育见习活动中,1700余名学生分赴53个实践点,完成学情分析、课程磨课等任务,95%的参与者认为“显著提升教学问题解决能力”。用人单位反馈显示,毕业生在课堂组织、跨学科教学、家校沟通等方面表现突出,部分已成为区域小学骨干教师。
专业特色与发展方向
小学教育专业正探索“智能教育+”转型,例如在课程中增加教育大数据分析、AI教学工具应用等内容。同时,通过“百册书阅读计划”和“三笔字训练”夯实人文素养,塑造“学高身正”的教师形象。学院还与地方政府合作开展乡村教育振兴项目,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服务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形成“专业学习-社会服务”双向赋能机制。
版权:本文版权所属智学教刊网,如需转载请联系官网客服!
-
广州华商学院的学前教育专业怎么样?
广州华商学院的学前教育专业作为该校教师教育学院的首个师范类专业,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求,以培养“爱教育、懂儿童、善育人、乐成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构建了融通学术基础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系。该专业依托教育学重点学科和华商幼教集团的产教融合优势,形成了独特的育人路径,为广东省乃至全国输送了大量具备国际视野的学前教育工作者。 培养定位与课程体系 该专业以“厚基础、精专业、重实践、宽视野”为人才培 -
广州华商学院的小学教育专业怎么样?
广州华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的小学教育专业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发展需求,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小学教师为核心目标。该专业通过“理解教育,热爱儿童,内强素养,外塑形象”的培养理念,构建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并依托博士领衔的师资团队和四年一贯制实践培养模式,形成独特的教学特色。近年来,其毕业生教师资格考试通过率达96.8%,就业率超98%,展现了较强的社会竞争力。 培养目标与核心课程 小学教育 -
广州华商职业学院的学前教育专业怎么样?
广州华商职业学院的学前教育专业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通过系统化的课程设计、实践导向的教学模式及多元化的职业发展路径,致力于满足社会对学前教育领域人才的需求。该专业依托教育学院的跨学科平台,整合了学前教育学、儿童心理学、艺术教育等核心领域,形成了一套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在培养目标上,该专业强调“德技并修”,要求学生具备教师职业道德和科学教育理念,同时掌握保育教育能力与教育研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1445434087@qq.com
喵喵会计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