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如何成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重庆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作为重庆市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自1986年获批硕士学位授权以来,始终以学科建设为核心,推动研究生教育的创新发展。依托30余年的办学积淀,该校在博士、硕士授权点规模、师资力量及国际合作等方面形成了显著优势。目前,其学科体系覆盖哲学、法学、经济学等11个学科门类,并拥有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及2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在读研究生规模超过7400人。这些成就的背后,是学校在学科布局、培养模式及资源整合上的系统化探索。
学科建设:以“一流学科”引领发展
重庆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将学科建设作为发展龙头,形成了多层次、跨领域的学科体系。截至2025年,学校拥有2个重庆市“一流学科”、18个重庆市“十三五”重点学科,并构建了数学与信息科学、文博与艺术文化等6大优势学科群。其中,考古学、数学、生物学、中国语言文学等博士一级学科在区域发展中具有重要影响力。通过持续优化学科布局,学校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实现10个专业上榜,教育学与数学获评B-,彰显了学科竞争力。
师资力量:国家级人才汇聚
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在于师资。该校现有校内外硕士生导师1000余人、博士生导师40余人,其中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包括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万人计划”入选者等30人次,省部级人才超过240人次。团队在科研项目与教学改革中表现突出,累计承担国家级项目300余项,发表ESI热点论文70余篇,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省部级奖励110余项。这种“导师+平台”的模式,为研究生科研创新提供了坚实基础。
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并重
研究生院以“创新教育”为主线,构建了多元化培养体系:
- 课程改革:设立20余门市级优质课程、100余项教改项目,并入选教育部研究生课程改革试点;
- 科研实践:依托重庆市研究生创新教育基地,通过学术活动月、科研竞赛等平台,年均举办300余场学术交流活动,强化学生创新能力;
- 质量监控:实施学位论文全过程管理,累计近百篇硕士论文获评重庆市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居市属高校前列。
国际合作:拓宽全球视野
学校积极推动国际化培养,与澳大利亚科廷科技大学等机构建立联合培养机制,探索“双导师制”模式。同时,通过招收留学生、选派研究生赴海外研修等方式,拓展交流渠道。例如,外国留学研究生项目与国际科研合作平台的搭建,促进了跨文化学术融合。
服务保障:全方位育人生态
在管理与服务层面,研究生院设立综合办公室、招生办公室等5个职能部门,构建了覆盖招生、培养、就业的全流程支持体系。通过奖学金、评优资助等激励机制,以及文体公益活动、就业指导服务,全面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此外,学校为全日制研究生提供大学城校区住宿,并配备图书馆、实验室等资源,保障学习环境。
重庆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通过学科引领、师资强化、模式创新及资源整合,形成了“厚德笃学、砺志创新”的育人特色,为区域发展持续输送高层次人才。其经验表明,立足学科优势、深化国际合作、强化实践导向,是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路径。
版权:本文版权所属智学教刊网,如需转载请联系官网客服!
-
重庆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重庆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重庆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如何成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重庆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作为重庆市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自1986年获批硕士学位授权以来,始终以学科建设为核心,推动研究生教育的创新发展。依托30余年的办学积淀,该校在博士、硕士授权点规模、师资力量及国际合作等方面形成了显著优势。目前,其学科体系覆盖哲学、法学、经济学等11个学科门类,并拥有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
重庆工商大学研究生院(重庆工商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重庆工商大学研究生教育始于2002年两校合并后的快速发展阶段,经过二十余年的建设,已成为西南地区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学校以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学两大重庆市“一流学科”为引领,构建了覆盖文、理、工、法、艺等多学科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形成了“商工融合”的独特路径。截至2025年,在校研究生规模已突破4800人,年招生计划达1600余名全日制硕士生,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了大批高素质人才。 -
重庆科技大学研究生院(重庆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重庆科技大学研究生院自2012年开展研究生教育以来,始终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体系。作为重庆市重点支持的高水平新工科高校,该校通过创新培养模式和学科交叉融合,在石油、安全、材料等领域建立起鲜明的专业特色。近年来,研究生院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表现亮眼,2023年更名为大学后进一步提升了办学层次,现已成为区域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实践导向的“2461”培养模式 该校围绕全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1445434087@qq.com
喵喵会计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