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理工大学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作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以"信息技术+管理"为办学特色,形成了独特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自2003年设立以来,通过持续优化课程结构、深化校企合作、强化实践教学等举措,为数字经济时代输送了大量掌握信息系统开发与数据分析能力的专业人才。从基础理论到前沿技术,从课堂教学到产业实践,其培养模式呈现出多维度的创新特征。
专业的培养体系构建体现学科交叉融合的核心思路。课程设置涵盖管理科学与信息技术两大领域,在低年级阶段重点强化数学基础和经济学原理,开设高等数学、运筹学、统计学等基础课程;高年级阶段则侧重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设置Python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大数据挖掘等前沿课程。特别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培养方案修订后,将分布式计算框架、智能建造概论等新工科课程纳入教学体系,形成"管理基础+数字技术+行业应用"的三层知识架构。
教学资源配置凸显产学研协同育人特色。专业建有校级管理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和云计算与大数据课程平台,并与浪潮集团、金蝶软件等龙头企业共建实践基地。校企合作呈现三大特征:
- 实施"3+1"联合培养模式,大四全年在企业完成实训
- 企业工程师参与JAVA程序设计、ERP系统开发等课程教学
- 引入真实项目案例开展数据可视化、电子商务模型等实战训练
师资团队建设注重双师型结构的优化。14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比57%,包含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背景。教学团队通过三项举措提升育人质量:
- 承担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项,推动教学改革
- 近五年发表SCI/EI论文41篇,科研成果反哺教学
- 40岁以下青年教师100%具有企业实践经历
就业质量与升学数据验证培养成效。专业连续五年保持95%以上就业率,70%毕业生进入信息技术行业,典型就业单位包括商业银行科技部门、税务系统信息中心等。在升学方面,2022年考研率达32%,主要流向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方向。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显著,学生获全国数学建模大赛等省级以上奖项30余项。
面向智能时代的发展需求,该专业正在深化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方向建设。通过增设机器学习与智能决策、分布式计算框架等课程,构建起涵盖数据采集、分析、决策的全链条能力培养体系。这种既保持管理学科底蕴,又融合新兴技术的培养路径,使其毕业生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展现出独特竞争力。
版权:本文版权所属智学教刊网,如需转载请联系官网客服!
-
青岛理工大学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怎么样?
青岛理工大学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作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以"信息技术+管理"为办学特色,形成了独特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自2003年设立以来,通过持续优化课程结构、深化校企合作、强化实践教学等举措,为数字经济时代输送了大量掌握信息系统开发与数据分析能力的专业人才。从基础理论到前沿技术,从课堂教学到产业实践,其培养模式呈现出多维度的创新特征。 专业的培养体系构建体现学科交叉融合的核心 -
青岛大学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怎么样?
青岛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作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构建了"管理学+信息技术+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该专业自1993年设立以来,累计培养2000余名毕业生,近五年平均就业率97%,在ERP系统开发、大数据分析等领域形成显著优势。依托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国家级文科实验中心,形成了"校企双元、赛教融合"的育人特色,2024年获批山东省高水平专业群,2025年实训设备总值突破2 -
青岛大学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怎么样?
青岛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作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工程教育认证通过专业,依托百年工科底蕴构建了"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智能系统"三维培养体系。该专业源于1993年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拥有信号与信息处理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形成本硕贯通培养通道。2025年数据显示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超97%,考研升学率45%,学生团队开发的《智能视觉检测系统》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通过与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1445434087@qq.com
喵喵会计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