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内容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根植于百年红色传统,以“大思政课”建设为核心,将革命文化、湖湘底蕴与教育实践深度融合。作为毛泽东等革命先辈的母校,该校依托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资源富矿,通过沉浸式课堂、跨学科融合、实践育人等创新模式,构建了独具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成为全国思政教育改革的标杆。其经验启示在于:红色基因不仅是历史遗产,更是当代青年价值观塑造的活性载体。
红色资源赋能沉浸式课堂
学校以“第一师范”大思政课堂为突破口,打造全国首个省级红色实践育人品牌。通过情景还原与跨时空对话,学生可体验青年毛泽东求学场景:在第八班教室聆听杨昌济的“立志”教诲,于古井旁感受“野蛮体魄”精神,甚至通过微电影《青春之生》实现与革命先辈的虚拟互动。这种“馆课一体化”模式将校史馆、革命遗址转化为教学空间,使思政课从单向灌输转变为多感官参与,近一年接待学习者超60万人次。
师资建设与课程体系创新
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83.3%的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23人获高级职称,形成“思想家+演说家”教学风格。课程体系呈现三大特色:
- 校本红色课程群:开发《毛泽东与第一师范》《早期先生群体》等课程,编写100个红色故事集
- 跨学科渗透:理工科专业融入钱学森案例,新闻传播专业强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践
- 数字技术应用:建设教育部产研合作在线课程5门,开发虚拟展厅、电子导览等智慧教学工具
实践育人体系的立体构建
学校形成“六位一体”红色育人体系:
- 红色游学:组织重走毛泽东游学路,将湘江、韶山等红色地标转化为教学点
- 社会服务:组建“润之”宣讲团深入社区企业,西藏班学生返乡后成为民族团结教育骨干
- 劳动教育:开发“六段运动”体育课程,将革命家健身智慧融入现代教学
- 双师培养:师范生实习覆盖91.69%乡镇学校,在实践中锤炼教育情怀
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作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实现:
- 就业质量双高:近三年90%毕业生考取教师或公务员编制,35%考研录取率中多数进入“双一流”高校
- 师范生特质鲜明:公费师范生履约率96.54%,91.69%扎根乡镇教育,涌现出联合国“未来教育家”等典型
- 价值观内化:学生自发创作《拯救兄弟》等思政主题剧目,将课堂理论转化为文艺表达
这种教育模式的成功,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红色资源保护运用好”的深刻内涵。当古井的冷水仍激荡着青春热血,当第八班教室的课桌镌刻着“三不谈”箴言,湖南一师证明:红色基因的传承,既需要历史场景的活化再现,更依赖教育者对“经世致用”传统的创造性转化。这所百年学府正以教育创新的火种,点燃新时代青年的报国志向。
上一篇:
商贸公司日常经营涉及哪些典型会计分录?
下一篇:
如何正确处理小程序开发过程中的会计分录?
版权:本文版权所属智学教刊网,如需转载请联系官网客服!
相关推荐
-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怎么样?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根植于百年红色传统,以“大思政课”建设为核心,将革命文化、湖湘底蕴与教育实践深度融合。作为毛泽东等革命先辈的母校,该校依托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资源富矿,通过沉浸式课堂、跨学科融合、实践育人等创新模式,构建了独具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成为全国思政教育改革的标杆。其经验启示在于:红色基因不仅是历史遗产,更是当代青年价值观塑造的活性载体。 红色资源赋能沉浸式课堂 学 -
湖南城市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怎么样?
湖南城市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作为湖南省重点建设的师范类热门专业,在新时代背景下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思政人才的使命。该专业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深厚底蕴,构建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培养体系,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核心、师范技能为基础、城市治理为特色的育人模式。其连续15年超过95%的就业率和全省同类院校薪酬排名第一的亮眼数据,印证了专业建设的显著成效。 一、培养模式:三位一体的育人格局 -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广播电视学专业怎么样?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广播电视学专业立足湖南、面向全国,以培养适应现代传媒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为核心目标。该专业依托学校的红色文化基因和百年师范教育经验,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课程设置涵盖新闻采编、视听制作、全媒体运营等领域,毕业生就业方向多元,涵盖传统媒体、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以下从培养体系、课程特色、专业优势等维度展开分析。 在培养目标上,该专业强调政治素质过硬与实践能力突出的双重导向,致力
声明:本站内容均由用户自行注册后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立即做删除处理!如有知识产权恶意碰瓷者,不联系本站人员直接诉讼,本站将不负任何责任!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1445434087@qq.com
喵喵会计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1445434087@qq.com
喵喵会计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