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怎么样?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
已帮助人数875

已解决

评论 教育教学文档本文档内容,由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 编辑
文档内容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以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为核心抓手,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师资培训、完善课程体系,构建起覆盖教学全链条的数字化人才培养模式。学院不仅引入Deepseek等智能教育平台优化教学流程,还与超星集团、中软国际等企业建立深度合作,推动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前沿技术落地课堂。这种“理论+实践+产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正助力培养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怎么样?

在专业定位上,该专业聚焦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识别大数据分析等核心领域,培养能从事AI应用开发系统运维数据挖掘等岗位的复合型人才。课程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层包含Python编程数据库原理,技术层涵盖机器学习算法深度学习框架,应用层则通过智能物流分拣自动驾驶小车等实训项目强化实践能力。例如学生使用智能驾驶小车完成数据采集与模型训练,这类项目化教学占比超过总课时的40%。

学院投入近189万元建设人工智能实训室,配备高性能计算服务器智能VR眼镜数字孪生沙盘等先进设备。实训流程采用“四阶递进”模式:

  1. 基础技能训练:通过Linux系统操作数据可视化工具掌握基础;
  2. 算法建模实践:运用TensorFlow完成图像分类等典型任务;
  3. 行业场景应用:在智能社区沙盘中模拟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4. 企业级项目实战:参与中软国际提供的自动化测试人机交互系统开发等真实项目。

师资建设方面,学院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策略提升教师AI素养。超星集团专家定期开展智能教育工具应用培训,90%教师已完成Deepseek平台操作认证。同时选派骨干教师赴厦门城市职业学院等院校交流,学习人工智能实验设备配置课程设计创新。这种双向赋能使教师能更高效地设计个性化学习建议,将备课效率提升60%以上。

产教融合的深度推进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与华为共建数智思维培养体系,将企业认证标准融入教学评价;二是中软国际提供4个月综合实训,学生在福州基地参与企业级网站开发等实战;三是建立小微企业需求导向机制,例如通过AI辅助应用开发课程,使学生能独立完成项目拆解与实施,契合小微企业对“一人多岗”人才的需求。这种培养模式使毕业生在智慧物流智能客服等领域就业率连续三年超过95%。

0相关评论
相关推荐
声明:本站内容均由用户自行注册后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立即做删除处理!如有知识产权恶意碰瓷者,不联系本站人员直接诉讼,本站将不负任何责任!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1445434087@qq.com
喵喵会计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