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师范学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该校历史最悠久的学科之一,自1945年广西省立鬰林师范学校文科教育发展至今,已形成鲜明的师范特色与学术优势。该专业不仅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更以培养中小学语文教师为核心目标,通过系统化课程体系与创新教学模式,持续为社会输送具备扎实专业素养与教育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其发展历程映射着中国语文教育改革的轨迹,也彰显了地方院校服务基础教育的社会担当。
在课程设置方面,专业构建了"语言基础+文学素养+教育技能"三位一体的培养框架。核心课程包含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语言类课程,奠定学生文字解析能力;通过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文学课程提升人文素养;而语文学科与课程教学论、教育心理学等教育类课程则强化教学实践能力。特色课程如书法训练、文学创作论等,将传统技艺与现代教育理念相融合,形成"能讲、会写、善教"的人才培养闭环。
教学团队建设凸显"学者型+双师型"师资结构。以冯海英教授领衔的教学团队为例,其成员兼具自治区特聘专家、教材评审专家等学术身份与基础教育指导经验。团队主持完成13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开发出《中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实施》等特色课程。通过"名师工作坊+虚拟教研室"模式,实现高校教师与中小学名师的双向互动,确保教学内容与基础教育改革同步更新。
实践教学体系呈现"四维联动"特征:
- 校内实训:设置每周试讲、说课演练及微格教学
- 竞赛培养:组织参与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近年获17项国家级奖项
- 校外实践:与玉林市30余所中小学建立实习基地
- 国际拓展:通过汉语国际教育方向课程,输送学生赴泰国等国家开展教学实践特别设立的"读写背工程"要求本科生完成50万字阅读量、10万字写作量和100篇经典背诵,这项持续15年的特色项目显著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在人才培养成效方面,专业构建了"双通道"发展路径。近三年数据显示,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5%,其中65%进入基础教育领域,10%考取硕士研究生,涌现出农红杨等考入985高校的典型案例。针对教育现代化需求,专业增设"人工智能+语文教育"选修模块,培养学生运用智能技术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值得关注的是,该专业在2024年实现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获奖率突破30%,印证了其"以赛促教"培养模式的有效性。
版权:本文版权所属智学教刊网,如需转载请联系官网客服!
-
玉林师范学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怎么样?
玉林师范学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该校历史最悠久的学科之一,自1945年广西省立鬰林师范学校文科教育发展至今,已形成鲜明的师范特色与学术优势。该专业不仅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更以培养中小学语文教师为核心目标,通过系统化课程体系与创新教学模式,持续为社会输送具备扎实专业素养与教育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其发展历程映射着中国语文教育改革的轨迹,也彰显了地方院校服务基础教育的社会担当。 在课程设置方面 -
玉林师范学院的英语专业怎么样?
玉林师范学院的英语专业是该校历史最悠久的优势学科之一,其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71年的玉林地区师范英语短训班。经过50余年发展,该专业已形成师范性与应用型双轨并行的培养体系,2021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成为桂东南地区英语教育的重要基地。专业建设以“重语言基础,强教学技能”为特色,构建了覆盖语言能力、跨文化交际、教育实践的多维培养框架。 专业方向与课程体系 该专业设置英语(师范)与应用英语 -
玉林师范学院的英语(3+1)专业怎么样?
玉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的英语(3+1)项目是商务英语专业的一个特色方向,依托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资源优势,旨在培养具备扎实英语基础、国际视野和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该项目通过国内外联合培养模式,强化语言技能与专业实践的深度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课程体系和实践平台。以下从培养模式、课程特色、实践支撑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3+1”分段培养模式:语言基础与跨境实践并重 项目的核心在于“3年国内学习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1445434087@qq.com
喵喵会计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