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怎么样?

上海大学
已帮助人数685

已解决

评论 教育教学文档本文档内容,由 上海大学 编辑
文档内容

上海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作为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依托数学学科60余年的深厚积淀,形成了“数学基础+计算技术+行业应用”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该专业2024年ESI全球学科排名前3.884‰(全球第148名),在QS世界大学数学学科排名中位居国内第19位,近五年毕业生深造率超40%,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专业以运筹学与控制论计算数学为核心方向,构建了覆盖数学建模、算法设计与大数据分析的全链条能力培养框架,为金融科技、人工智能等领域输送了大批复合型人才。

上海大学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怎么样?

学科建设与历史积淀

专业发展立足国家数学基础学科战略,形成三大核心竞争力:

  • 历史传承:源于1960年上海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1984年获批计算数学博士点,2012年入选上海市一流学科,2020年获评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
  • 平台支撑:拥有数学博士后流动站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上海分中心等6个国家级科研平台,配备超算中心等总值超3.6亿元的尖端设备;
  • 学科交叉:首创数学+计算机+金融跨学科培养模式,2018年开发的禁毒史专题数据库获上海市哲学社科一等奖。

课程体系与能力进阶

人才培养实施“四阶贯通”模式

  1. 数理基础构建
    • 必修数学分析(256学时)高等代数(192学时)等12门核心课程,数值计算方法被认定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 开设《机器学习数学基础》等前沿课程,开发计算机辅助文献分析系统
  2. 算法能力深化
    • 年均完成150组数学建模项目,构建金融风险预测模型等实战案例库;
    • 学生团队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开发的肺癌早筛算法获国际特等奖;
  3. 工程实践拓展
    • 与GE医疗、东芝医疗共建8个实习基地,本科生年均申请实用新型专利3项
    • 参与研发的智能病理切片分析系统实现技术转让,年产值超2000万元
  4. 国际视野拓展
    • 与牛津大学开展“3+1+1”联合培养,30%教师具有康奈尔大学等海外研修背景。

师资力量与科研突破

教学团队形成“院士+产业”双轨结构

  • 人才梯队:拥有教授25人博士生导师33人,包括周向宇院士(双聘)国家杰青2人,45岁以下教师100%具有海外经历
  • 科研攻坚:近五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3项,在《SIAM Journal》发表论文40篇,张量分解算法达国际领先水平;
  • 成果转化:开发的生物多糖威兰胶生产技术产业化后年产值超2亿元,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就业格局与发展路径

职业通道呈现“四维立体”特征

  • 信息技术:35%毕业生进入华为技术阿里巴巴算法工程师平均起薪18万元/年
  • 金融科技:25%任职平安证券招商银行,主导量化交易模型开发
  • 教育科研:20%进入复旦大学中科院数学所从事教学科研;
  • 深造路径
    • 保研至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比例达20%;
    • 哥伦比亚大学等QS全球TOP50高校深造率22%。

发展战略与行业引领

面向数字经济时代,专业建设聚焦三大革新方向:

  1. 课程智能化:新增《生成式AI与数学建模》,将40%教学内容升级为人工智能场景应用;
  2. 平台数字化:筹建长三角数学大数据中心,2027年建成量子计算联合实验室
  3. 生态协同化:联合国家超算中心打造算法创新工场,持续培育“精数学、通计算、善创新”的新工科领军人才。

0相关评论
相关推荐
声明:本站内容均由用户自行注册后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立即做删除处理!如有知识产权恶意碰瓷者,不联系本站人员直接诉讼,本站将不负任何责任!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1445434087@qq.com
喵喵会计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