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师范大学的化学(师范)专业作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依托学校深厚的师范教育传统和化学学科优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培养体系。该专业始建于1978年,是重庆市首批市级一流专业,2021年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其所属的化学学科不仅是重庆市“十四五”重点学科,更在2023年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专业建设以“厚基础、强实践、严过程、求创新”为核心理念,致力于培养兼具教学能力与科研素养的中学化学教师。
核心优势与学科支撑
该专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学科平台和教育资源的深度融合。学院拥有7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包括绿色合成与应用重庆市重点实验室、活性物质生物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为教学与科研提供硬件保障。同时,化学学科与材料科学学科(2024年进入ESI全球前1%)形成交叉支撑,构建了“师范教育+材料前沿”的复合型培养框架。例如,与重庆大学城一中合作建立的“中学化学卓越教师人才培养创新实践教育基地”,以及联合重庆市第八中学共建的虚拟仿真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打通了理论与实践的双向通道。
课程体系与教学创新
课程设计注重基础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平衡。核心课程包括:
-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
- 化学教学论、中学化学实验研究等师范特色课程;
- 结构化学、仪器分析实验等提升科研能力的进阶模块。
实验教学占比超过总学时的30%,依托重庆市高等学校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生可操作单晶衍射仪、核磁共振仪等高端设备。此外,学院推行本科生导师制,通过“科技英才班”“考研提升班”等分层培养模式,强化个性化指导。
培养成果与社会认可
近年来,该专业学生在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等国家级赛事中屡获佳绩,2022年斩获全国总决赛一等奖2项。毕业生考研深造率连续三年保持在36%以上,2023年达39.45%,其中88人进入中国科学院、四川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就业方面,除中学教师岗位外,约20%的毕业生进入化工、医药、环保等领域从事技术研发或管理,一次性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
国际合作与协同育人
专业注重拓展国际化视野,与美国奥克兰大学合作开展“2+2”化学理学学士联合培养项目,学生可获双学位。在国内,学院与西南大学等高校实施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通过“1+2+1”联合培养模式共享优质资源。此外,“名师工作坊”定期邀请一线教师进课堂,结合虚拟教研室平台,实现高校与中学教育的无缝衔接。
社会服务与产学研融合
学院积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自主研发的C01-MZ型催化剂再生专用药剂、赶黄草解酒植物饮料等产品已实现市场化。教师团队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6项,获重庆市自然科学奖4项,授权发明专利56件。这些成果不仅反哺教学,更通过校企合作(如西南药业、重庆华峰化工)为学生提供实习与就业机会,强化“产学研用”一体化培养路径。
版权:本文版权所属智学教刊网,如需转载请联系官网客服!
-
重庆师范大学的化学(师范)专业怎么样?
重庆师范大学的化学(师范)专业作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依托学校深厚的师范教育传统和化学学科优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培养体系。该专业始建于1978年,是重庆市首批市级一流专业,2021年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其所属的化学学科不仅是重庆市“十四五”重点学科,更在2023年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专业建设以“厚基础、强实践、严过程、求创新”为核心理念,致力于培养兼具教学能力与科研素养的中学化 -
重庆师范大学的材料化学专业怎么样?
重庆师范大学的材料化学专业是该校化学学院的重点建设方向之一,依托化学学科深厚的学术积淀与重庆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形成了鲜明的工科特色。该专业自2011年设立以来,通过学科交叉融合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输送了大量高素质人才。其材料科学学科于2023年进入ESI全球前1%,彰显了学科的国际竞争力。以下从专业定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科研支撑及就业前景五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 -
重庆三峡学院的化学(师范类)专业怎么样?
重庆三峡学院的化学(师范类)专业立足理工类本科教育,旨在培养兼具化学学科素养与教育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依托学校从本科到硕士的完整培养体系,通过理学学士学位授予资格,构建了以化学基础理论与师范技能并重的课程框架。随着学校2024年更名为重庆三峡科技大学,其教学资源与学科影响力持续提升,为专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在课程设置上,专业核心包含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四大基础学科,配套实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1445434087@qq.com
喵喵会计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