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自2010年创办以来,依托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科优势,构建了独特的育人体系。作为安徽省最早开设该专业的本科高校和唯一省部共建一本重点高校专业,其以"厚基础、重实用、强技能、优素质"的办学理念,形成省一流专业和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的双重优势。在14年发展历程中,该专业通过创新培养模式、强化实践平台、深化产教融合,已培养出大批活跃在中央级媒体和高校教学岗位的精英人才。
在课程体系构建上,专业采用"理论+实践"的复合架构。理论课程设置涵盖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三大主干学科,开设《语音发声》《即兴口语表达》等核心课程,同时融入哲学、政治、美学等通识课程。实践教学通过"八位一体"体系展开:
- 课程实验与实验课程夯实基础技能
- 专业采风与联合作业提升创作能力
- 校企共建的20余家实践基地强化职业素养
- 毕业实习与作品展演实现学用衔接
师资队伍建设凸显"双师型"特色。现有专任教师中,博士(含在读)占比50%,包括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和省级教坛新秀等教学名师。团队获得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等教学荣誉,承担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省部级课题10项。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策略,聘请央视主持人朱军、鞠萍等行业专家担任兼职导师,形成学术导师与业界导师协同育人机制。
在人才培养成效方面,学生连续斩获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全国二等奖、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三等奖等300余项专业奖项。近三年就业率接近100%,毕业生就职单位覆盖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并有10%以上进入中国传媒大学、同济大学等名校深造。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专业在融媒体时代主动转型,通过"红心走安徽"等实践项目,培养既掌握传统播音技能又具备新媒体运营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专业建设的特色创新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部校共建机制,作为全国首批10所部校共建新闻学院试点单位,获得政策与资源的双重支持;其次是阶梯化培养模式,采用"2+1+1"分段式教学,前两年夯实通识基础,后两年分方向专项突破;再者是赛教融合机制,将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赛事纳入课程考核,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代练"。这些创新举措使该专业在2020年中国高职院校专业竞争力排行榜中位列榜首。
版权:本文版权所属智学教刊网,如需转载请联系官网客服!
-
中国传媒大学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中西双语播音主持方向)专业怎么样?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中西双语播音主持方向)专业解析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中西双语播音主持方向)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隶属于外国语言文化学院,2023年正式招生。该专业以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双一流”学科为支撑,构建“中、西、英三语融通”的跨学科培养体系,致力于培养具备融媒体采编播制能力和跨文化传播素养的高端国际传播人才。专业依托西班牙语专业多年办学经验,与西班牙多所高 -
中国传媒大学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中朝、中韩双语播音主持方向)专业怎么样?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中朝、中韩双语播音主持方向)专业作为全国首个聚焦朝鲜半岛传播的双语播音特色方向,构建了"语言筑基-文化融通-全媒实战"三维培养体系。该专业2023年招生规模为16人,依托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和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双平台资源,独创"复语、复合、复能"培养模式。学生需通过包含韩国语标准发音与发声测试的校考选拔,2025年校考复试淘汰率约60%。毕业生可获中韩双语播音主持证书,近五年 -
华中师范大学的播音与主持艺术(播音与主持师资方向)专业怎么样?
华中师范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湖北省重点建设学科,依托新闻传播学院的学科优势与百年师范教育积淀,构建了"语言艺术-媒介技术-教育素养"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该专业自2013年成立新闻传播学院以来,已形成本硕贯通培养机制,2024年招生简章显示其录取综合成绩计算公式为文化课50%+专业统考50%,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95%+。其核心价值在于突破传统播音主持培养边界,实现传媒技能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1445434087@qq.com
喵喵会计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