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学院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以“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为导向,依托智能制造研创中心和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体系,致力于培养适应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系统集成等领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该专业于2019年设立,是教育部首批新工科专业之一,融合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控制工程等学科,构建了“制造技术为主体、智能技术为主导”的育人框架。随着广西制造业升级需求,其课程设置与产业前沿紧密结合,形成了“理论+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
在培养定位与学科特色方面,专业围绕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工业互联网、智能感知与控制等核心领域,强调创新驱动与实践能力的协同发展。其主干课程包括智能制造装备、工业物联网、智能交互技术等,同时引入Python数据技术、电气控制与PLC应用等现代技术课程。这种设计不仅夯实了学生的机械工程基础,还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等模块强化智能化应用能力,实现机械、控制、信息三大领域的深度交叉。
课程体系与实践资源是专业建设的核心亮点。专业课程采用“三结合”模式:
- 传统专业课与高新技术课结合,例如将数控机床与编程与智能生产系统建模并行教学
- 理论教学与集中实践结合,依托价值2000万元的智能制造研创中心开展柔性智能加工产线、工业机器人操作等实训
- 学科竞赛与课程设计结合,通过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中国机器人大赛等一类赛事提升创新能力。此外,学院配备机械创新实验室、逆向三维扫描工作站等23个实验平台,设备总值达3800万元。
专业的师资与校企合作模式为学生成长提供双重保障。教学团队由8名专任教师组成,其中博士2人、高级职称4人,双师型教师占比72%。校企合作方面,与上海发那科机器人、北京华晟经世共建FANUC技术学院,开展订单式培养;与广西松浦电子科技联合设立产学研基地,实现课程与行业标准对接。学生可参与企业真实项目开发,例如在工业大数据平台、智能工厂集成技术等课程中完成产线优化方案设计。
在创新能力与就业前景维度,专业通过“灯不灭的电子协会”“机器人协会”等学生社团构建第二课堂。近五年学生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38项,在“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等赛事中斩获国家级奖项54项。毕业生可胜任智能产品设计、工业机器人运维、MES系统工程师等岗位,就业方向覆盖汽车电子、智慧城市、精密制造等领域。根据学院数据,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2%以上,部分优秀学生进入比亚迪、富士康科技集团等龙头企业。
版权:本文版权所属智学教刊网,如需转载请联系官网客服!
-
南宁学院的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怎么样?
南宁学院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以“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为导向,依托智能制造研创中心和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体系,致力于培养适应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系统集成等领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该专业于2019年设立,是教育部首批新工科专业之一,融合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控制工程等学科,构建了“制造技术为主体、智能技术为主导”的育人框架。随着广西制造业升级需求,其课程设置与产业前沿紧密结合,形成了“理论+实践+创新 -
南宁学院的机器人工程专业怎么样?
南宁学院机器人工程专业立足国家"中国制造2025"战略,以新工科教育理念为核心,构建了覆盖智能制造、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交叉学科体系。该专业自2021年获教育部批准设立以来,依托智能制造学院的学科优势,形成了"软件与硬件结合、系统集成与装置研发并重"的培养特色。通过整合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计算机技术等多领域资源,培养学生在机器人系统设计、智能控制与工程应用等方向的核心竞争力,近五年本科生就业率持 -
阜阳科技职业学院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竞技方向、智能化软件开发方向、软件技术开发方向、PHP开发工程师方向)专业怎么样?
阜阳科技职业学院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通过细分方向培养模式,形成了电子竞技、智能化软件开发、软件技术开发、PHP开发工程师四个特色方向。这种模块化培养体系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依托校企合作资源和实践导向课程,实现了从理论到产业应用的无缝衔接。各方向在课程设置、实训条件和就业路径上均有显著差异,学生可根据职业规划选择适配路径。 在电子竞技方向,专业聚焦于赛事运营管理与游戏开发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课程涵盖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1445434087@qq.com
喵喵会计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