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体育学院舞蹈表演专业立足艺术与体育的深度融合,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培养体系。该专业自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以来,依托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通过体育舞蹈、健美操、啦啦操、大众艺术体操等多元化方向,形成"专项突出、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既传承舞蹈艺术精髓,又融入体育竞技元素,在国内外赛事和展演中屡获殊荣,为影视、教育、文体产业输送了大批兼具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学科体系与专业方向
武汉体育学院舞蹈表演专业下设国际标准舞、健美操、啦啦操、大众艺术体操四大核心方向,并拓展街舞、爵士舞等新兴领域。学科以音乐与舞蹈学为主干,融入戏剧与影视学、教育学等交叉学科,构建起"表演+教学+编导"三位一体的知识框架。专业方向设置紧跟文体融合趋势,例如国际标准舞方向依托湖北省体育舞蹈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将竞技赛事经验转化为教学资源;大众艺术体操方向则通过省级体育艺术类运动项目研究指导中心,强化全民健身领域的应用能力。
课程设置与教学特色
课程体系围绕舞蹈基础理论、专项技能、编导实践三大模块展开:
- 核心理论课程包括中外舞蹈史、艺术概论、舞蹈教学论,夯实人文底蕴;
- 专项技能训练涵盖芭蕾基础、现代舞、民族民间舞,建立跨舞种能力;
- 创新实践环节设置编舞技法、剧目排练、大型晚会编导,贯穿"课堂-舞台-社会"培养链条。
教学创新体现在:
- 体艺融合:引入体育训练方法,如将竞技啦啦操动作编排转化为舞蹈语汇;
- 双导师制:聘请国际级裁判与国家级健将参与教学,近20%教师具有海外研修背景;
- 赛事驱动:通过中国大学生体育舞蹈锦标赛等平台,实现"以赛促学、以演代考"。
培养目标与核心能力
该专业着力培养"四会人才"——会演、会教、会编、会导,具体能力要求包括:
- 专项表演能力:掌握至少两种舞蹈形式的标准化技术体系;
- 教学传播能力:具备中小学及培训机构课程设计与实施能力;
- 创意编导能力:完成中小型舞台作品创作,熟悉晚会策划流程;
- 跨界融合能力:运用体育科学原理优化舞蹈训练,拓展健身指导等应用场景。
毕业生需修满176-178学分,其中实践环节占比17%-21%,包括30学分的教育实践和37学分的舞台展演。这种"理论+实践+创新"的培养路径,使学生在湖北省大学生艺术节等平台斩获金凤奖一等奖等高级别奖项。
发展路径与就业前景
专业构建了多元化的成长通道:
- 升学深造:依托音乐与舞蹈学硕士点,向舞蹈教育、体育艺术管理等方向延伸;
- 职业发展:年均92%以上的就业率覆盖三大领域:
- 教育机构:中小学艺术教师、培训机构总监;
- 表演团体:专业院团演员、赛事形象大使;
- 文化产业:舞台艺术指导、健身俱乐部课程研发。
近年涌现的典型案例包括:
- 参与国庆70周年湖北彩车编导团队;
- 创立街舞工作室并获省级创新创业扶持;
- 转型为职业体育舞蹈赛事裁判。
招生要求与选拔机制
报考需满足专业统考合格+文化过线,部分方向设有身体条件限制:
- 国际标准舞方向要求男生≥1.70米、女生≥1.60米;
- 录取综合分按"文化成绩×30%+专业成绩×70%"计算。
2025年招生覆盖25个省份,校本部与武当山校区协同培养,其中湖北、湖南、山东等地计划数占比超40%,体现地域服务导向。专业持续优化选拔标准,例如新增即兴编创测试环节,强化人才创新潜力评估。
版权:本文版权所属智学教刊网,如需转载请联系官网客服!
-
武汉体育学院的舞蹈表演专业怎么样?
武汉体育学院舞蹈表演专业立足艺术与体育的深度融合,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培养体系。该专业自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以来,依托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通过体育舞蹈、健美操、啦啦操、大众艺术体操等多元化方向,形成"专项突出、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既传承舞蹈艺术精髓,又融入体育竞技元素,在国内外赛事和展演中屡获殊荣,为影视、教育、文体产业输送了大批兼具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的舞蹈学(舞蹈表演与教育方向)专业怎么样?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舞蹈学(舞蹈表演与教育方向)立足于培养兼具舞蹈表演能力与教育实践素养的复合型人才。该方向依托学校音乐与舞蹈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优势,通过系统化课程设置与多元化实践平台,构建了“理论+技能+实践”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专业以芭蕾舞基本功训练、中国民族民间舞等核心课程为基础,融入舞蹈心理学、舞蹈教育学等理论课程,旨在培养适应中小学教育、社会文艺团体等场景的应用型人才,同时注重学生 -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的舞蹈学(体育舞蹈方向)专业怎么样?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舞蹈学(体育舞蹈方向)作为艺术学门类下的本科专业,依托体育院校的办学优势,形成了以音乐与舞蹈学为核心的多学科交叉培养体系。该专业立足舞蹈教育与表演实践,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致力于培养既掌握专业技能又具备学术研究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其课程设置、师资配置和实践平台均体现对艺术素养与创新能力的深度塑造。 专业培养目标以“厚基础、高素质”为导向,强调舞蹈教学、创编与表演的综合性能力。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1445434087@qq.com
喵喵会计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