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内容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医学信息工程专业作为电子信息类本科专业,是学校响应“新工科”建设打造的医工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2023年获批设立并于2024年正式招生。该专业依托人工智能学院与智慧医疗研究院的学科优势,构建覆盖医学信息采集、智能医疗设备开发、医疗大数据分析的全链条培养体系,2025年入选江苏省产教融合品牌专业。以下从学科定位、课程架构、培养成效等维度展开解析。
一、学科定位与核心优势
专业立足智慧医疗产业需求,形成“医工交叉+硬核实践”双轮驱动架构:
- 学科支撑性:整合计算机科学ESI全球前1‰学科与临床医学学科资源,联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共建医学影像智能分析实验室,开发《CT影像三维重建技术》等特色课程;
-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医学信号处理、医疗信息系统开发、生物医学传感器设计等核心技术,具备智能医疗设备研发能力与临床医学基础认知的复合型人才;
- 产教协同:与联影医疗、鱼跃医疗共建智慧医疗联合创新中心,技术转化缩短医疗设备调试周期30%,学生可参与国家卫健委智慧医院建设试点项目。
二、课程体系与能力塑造
实施“基础-融合-创新”三阶培养方案:
- 核心课程群:
- 医学基础层:必修生理解剖(含虚拟解剖实验)、临床医学概论,构建医学知识图谱;
- 技术开发层:设置医学人工智能(集成昇腾AI芯片开发)、医疗大数据分析(配套华为云医疗数据集),嵌入Python医学数据处理模块;
- 实践创新体系:
- 48周阶梯式实训:参与联影医疗CT设备算法优化、南京市第一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升级项目,完成智能心电监测手环开发;
- 竞赛赋能:学生团队开发的《基于深度学习的肺炎影像筛查系统》获“挑战杯”全国银奖,诊断准确率提升18%;
- 科研训练:本科生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占比25%,近两年发表SCI论文9篇。
三、培养模式与资源优势
构建“双导师制+项目化教学”育人生态:
- 师资结构:由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与联影医疗首席工程师联合授课,团队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3项,研发的《超声图像智能分割算法》应用于火神山医院设备;
- 硬件平台:配置医学影像处理工作站(设备总值超5000万元),建设智慧医疗模拟病房,支持手术机器人路径规划仿真;
- 校企协同:与鱼跃医疗共建8个实习基地,开展智能呼吸机故障预警系统开发,故障识别响应时间缩短40%。
四、培养成效与职业发展
毕业生呈现“技术精专-医学认知-创新思维”三维竞争力:
- 就业质量:2025届首批毕业生就业率98%,65%任职长三角医疗科技企业,典型岗位包括联影医疗算法工程师(主导MRI影像重建算法优化)、东软医疗系统架构师;
- 升学路径:保研率28%,推免至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等顶尖院校,4人获国家公派资格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生物医学工程硕士;
- 突出短板:
- 行业认证:DICOM医学影像标准课程覆盖率不足35%,制约跨国医疗器械企业就业竞争力;
- 学科交叉:医学课程深度待强化,需增加三甲医院临床轮岗实训环节。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医学信息工程专业以“解码生命数据,智领健康未来”为育人导向,其“医工融通+硬核创新”模式在智慧医疗领域形成鲜明特色。依托医疗影像智能分析与生物医学传感技术,专业持续推动AI辅助诊断与远程医疗技术创新。对于志在成为医疗AI工程师或智能设备研发者的学子,这里既是攻克技术难题的实验室,更是参与健康中国建设的实践平台。
下一篇:
如何正确处理不同类别的废品损失会计分录?
版权:本文版权所属智学教刊网,如需转载请联系官网客服!
相关推荐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医学信息工程专业怎么样?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医学信息工程专业作为电子信息类本科专业,是学校响应“新工科”建设打造的医工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2023年获批设立并于2024年正式招生。该专业依托人工智能学院与智慧医疗研究院的学科优势,构建覆盖医学信息采集、智能医疗设备开发、医疗大数据分析的全链条培养体系,2025年入选江苏省产教融合品牌专业。以下从学科定位、课程架构、培养成效等维度展开解析。 一、学科定位与核心优势 专业立 -
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医学信息工程专业怎么样?
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医学信息工程专业作为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融合了计算机科学、电子信息科学和医学科学的交叉优势,致力于培养兼具医疗信息化技术与医学背景的复合应用型人才。该专业依托学校深厚的中医药学科底蕴,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通过课程体系创新与实践平台搭建,为学生提供面向智慧医疗时代的核心能力支撑,毕业生在医疗信息化领域展现出较强的竞争力。 培养目标与核心能力 该专业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
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的医学信息工程专业怎么样?
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开设的医学信息工程专业,作为电子信息科学与现代医学交叉融合的新兴学科,致力于培养兼具医学背景与信息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依托学院医学教育资源,通过工学学士学位培养体系,将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技术与基础医学知识深度融合,形成"医工结合"的独特培养路径。2021年成立医学信息工程系后,专业建设持续强化实践导向,毕业生可在医疗IT企业、医院信息化部门、科研院所等领域发挥跨学科优
声明:本站内容均由用户自行注册后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立即做删除处理!如有知识产权恶意碰瓷者,不联系本站人员直接诉讼,本站将不负任何责任!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1445434087@qq.com
喵喵会计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1445434087@qq.com
喵喵会计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