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展现出鲜明的实践特色与系统性布局。作为全国21所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本科专业的高校之一,该校以学科建设为根基,以社区实践为载体,通过政校联动与创新路径探索,形成“教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保护模式。其多维实践体系不仅涵盖传统技艺传承、青少年文化培育,更延伸至乡村振兴与数字化保护等前沿领域。
在学科建设层面,该校率先将文化遗产保护纳入高等教育体系。2017年提出“盖大楼、请大师、铸大爱”的办学理念,成立文化遗产学院并设置文物鉴定与保护、非遗文化传承、数字文物保护等特色方向。2021年成为全国首批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代码130103T)的院校,课程体系覆盖文化人类学、非遗数字化保护技术等核心模块,同时依托化学、生物学等跨学科优势强化古籍修复等实践能力培养。
社区实践网络的构建体现其社会服务使命。学院以“青年聚力 炫彩社区”为主题,建立常态化志愿服务机制:
- 在惠济区金杯社区等示范基地,开展皮影戏制作、掐丝珐琅技艺等非遗工坊,通过古法拓印、篆书教学等互动课程增强青少年文化认同
- 创新“文物保护我来讲”“中华文物我来画”公益课堂,将青铜器纹样、黄河澄泥砚等黄河流域非遗元素转化为社区美育资源
- 组建“艺启传承”“守护朝阳”等实践团队,推动非遗进社区项目年度覆盖超5万人次
政校协同机制是保护体系的重要支撑。学院深度参与郑州市黄河流域非遗保护规划实施,承接登封窑、高浮雕拓片等重点项目产业化研究。通过非遗传承人口述史记录、濒危项目抢救性保护等工程,累计完成307个非遗项目的数字化档案建设。2024年开展的“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进社区”项目,更将讲座展览、手工艺品开发与公益助老服务结合,形成“保护-传播-惠民”的闭环链条。
在创新路径探索中,该校开创了“非遗+”融合发展模式。依托传媒学院制作非遗主题短视频,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复原传统工艺;食品与化工学院研发非遗美食IP,推动梦祥银器等老字号品牌焕新。2024年暑期,三校联合实践团通过黄河澄泥砚文创开发,将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结合,实现“技艺传承-产品设计-产业赋能”的价值跃升。这种以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为导向的创新实践,为非遗活态传承提供了高校样本。
版权:本文版权所属智学教刊网,如需转载请联系官网客服!
-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怎么样?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展现出鲜明的实践特色与系统性布局。作为全国21所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本科专业的高校之一,该校以学科建设为根基,以社区实践为载体,通过政校联动与创新路径探索,形成“教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保护模式。其多维实践体系不仅涵盖传统技艺传承、青少年文化培育,更延伸至乡村振兴与数字化保护等前沿领域。 在学科建设层面,该校率先将文化遗产保护纳入高等教育体系。2017年提出“ -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的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怎么样?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的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作为其特色学科之一,近年来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该专业依托学校理工科背景与艺术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构建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体系。作为河南省少数开设此专业的本科院校,其培养方案既注重历史人文素养的塑造,又强调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形成了独特的育人路径。 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 该专业课程设置以文物保护学基础和科技考古学概论为核心理论支撑,同时设 -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的艺术设计专业怎么样?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的艺术设计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核心目标,其专业布局涵盖文化遗产保护、视觉传达、环境设计等多个领域,形成了本专科协同发展的体系。学院通过“政、行、校、企”协同办学模式,将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融合,构建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全方位培养路径。例如,文化遗产与艺术设计学院依托郑州市教育局重点专业和急特需建设专业点,结合非遗数字化双创实验室等先进设施,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创新结合。 在专业设置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1445434087@qq.com
喵喵会计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