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师范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教育)专业怎么样?

通化师范学院
已帮助人数741

已解决

评论 教育教学文档本文档内容,由 通化师范学院 编辑
文档内容

通化师范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教育)专业以培养实践性应用型人才为核心目标,立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构建了涵盖课程体系、师资建设、实践平台和校地协同的全方位育人模式。该专业依托吉林省一流本科课程、省级优秀课等教学资源,通过“两基五服”实践教学体系和跨学段教学创新竞赛,形成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深度融合的教育特色。近年来,教师团队在省级教学竞赛中屡获佳绩,学生在全国性学科竞赛中表现突出,展现了专业建设的显著成效。

通化师范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教育)专业怎么样?

课程体系方面,该专业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法学概论等核心课程,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教育实习”“社会调查”“军事训练”等实践教学模块,学生能够深入中学课堂和基层社区,掌握教学技能与社会服务能力。同时,学校积极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合通化市教育局举办“化育杯”教学创新大赛,覆盖大学至小学全学段,促进不同阶段教学资源的深度融合。教师通过重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主题融入课堂,形成贯通式培养体系。

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发展的关键支撑。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马淑琴、陈瑶瑶等作为吉林省高校思政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提名获得者,不仅主持多项省级教科研项目,还以赛促教、以研促学,指导学生在全国外语水平能力大赛等赛事中获奖。政法学院辅导员韩松航带领的“政能量志愿者协会”连续四年获评五星级社团,通过百余场公益活动将思政教育延伸至社会实践。这种“教学+科研+实践”的复合型教师团队,为专业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实践育人平台方面,学校建立了通化市十三中、通化市第一中学等实习基地,并与地方政府、中小学共建“思政大讲堂”,为学生提供真实教学场景。专业还通过“挑战杯”竞赛、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等活动,鼓励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创新成果。例如,学生创办的“三个代表研修会”被评为吉林省大学生自学组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先进社团,成为校内理论实践的重要载体。

校地协同机制进一步强化了“大思政”格局。学校与通化市教育局建立常态化教学研讨、集体备课制度,推动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队伍有机融合。党委书记郑伟峰提出的“纵向贯通培养体系”,通过跨学段教学展示、资源共享,实现了思政教育从小学到大学的阶梯式衔接。这种协同不仅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更使通化师范学院成为区域思政教育创新的策源地,为新时代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了坚实基础。

0相关评论
相关推荐
  • 通化师范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教育)专业怎么样?

    通化师范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教育)专业以培养实践性应用型人才为核心目标,立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构建了涵盖课程体系、师资建设、实践平台和校地协同的全方位育人模式。该专业依托吉林省一流本科课程、省级优秀课等教学资源,通过“两基五服”实践教学体系和跨学段教学创新竞赛,形成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深度融合的教育特色。近年来,教师团队在省级教学竞赛中屡获佳绩,学生在全国性学科竞赛中表现突出,展现了
  • 通化师范学院的教育技术学(教师教育)专业怎么样?

    通化师范学院的教育技术学(教师教育)专业立足现代教育发展需求,通过"信息技术+教育"交叉融合的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兼具教育理论素养与技术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依托学校"教师教育、医药健康、艺术与传媒、管理与服务"四大专业集群建设背景,充分发挥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项目的资源优势,构建起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育人体系。作为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学科,其培养方案紧密对接基础教育
  • 通化师范学院的化学(教师教育)专业怎么样?

    通化师范学院在化学(教师教育)领域的建设与发展中,注重将学科专业能力与师范教育素养相结合,通过多维度支持体系培养适应现代教育需求的师资人才。学院不仅强调专业知识的深度掌握,更重视教育实践能力的提升,同时依托辅导员队伍和人才引进政策,构建起覆盖学生成长全周期的培养模式。以下从师资力量、学生支持、实践路径及发展保障等方面展开分析。 在师资建设与教育理念层面,化学学院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与优化教师结构强化
声明:本站内容均由用户自行注册后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立即做删除处理!如有知识产权恶意碰瓷者,不联系本站人员直接诉讼,本站将不负任何责任!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1445434087@qq.com
喵喵会计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