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怎么样?

山西大同大学
已帮助人数876

已解决

评论 教育教学文档本文档内容,由 山西大同大学 编辑
文档内容

山西大同大学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实践路径,通过“三全育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与“五育融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双轮驱动,构建起覆盖课堂教学、科研实践、社会服务的立体化育人体系。学校以马克思主义学院为核心阵地,将思政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链条,注重理论武装与实践创新的结合,形成了党委领导、多部门协同、师生联动的育人格局。这种系统性布局不仅强化了思政课程的引领作用,更通过专业建设、师资培养、实践平台等维度提升育人实效,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坚实支撑。

山西大同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怎么样?

在体系构建层面,学校以大思政工作体系为核心框架,通过“五个三工程”实现育人资源整合。文学院作为山西省首批“三全育人”示范点,创新提出“三心合一、三思并用、三标创建、三课联动、三文化育”机制:

  • “三心合一”强调领导班子、师生群体上下同心,聚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目标;
  • “三课联动”打通专业课堂、活动课堂与学术讲堂,将课程思政、实践育人、科研育人有机结合;
  • “三文化育”以文学、文化、文艺为载体,强化学生的价值塑造与审美素养。这一模式通过标兵党支部、标兵班集体等示范创建,推动思政教育向基层延伸,形成学风建设与思想引领的良性互动。

课程与教学创新上,学校构建了“线上线下矩阵”“三课堂联动”的立体化教学模式。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主渠道,采用“开学第一课”系列思政大课、书记校长带头授课等形式,强化政治引领;课程思政覆盖所有学科,如法学专业融入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培育,管理学课程渗透经世济民理念。同时,朗诵角、英语角、劳动实践等第二课堂活动,将美育、劳育融入日常生活,例如通过宿舍卫生评比培养劳动观念,借助音乐角提升艺术修养。这种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的设计,使思政元素自然渗透到学生成长各环节。

专业建设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以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扎实、思政工作能力突出”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课程体系涵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伦理学、法学等核心模块,并设置社会调查、专业实习等实践环节。学生需掌握文件检索、案例分析与科研方法,毕业后可从事党政机关、学校教育及企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该专业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博士后、博士等高层次师资团队,通过“青马工程”等特色项目强化学生政治素养,近五年承担省级以上课题21项,形成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双向赋能。

师资与资源保障上,学校实施“精准思政”策略,建立动态感知学生思想状态的普查机制。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包括思政课教师、辅导员、专业教师三类主体:

  1. 思政课教师按照“八个相统一”要求打造金课;
  2. 辅导员兼任实践教学主导者,推动思政课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衔接;
  3. 专业教师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如教育学课程强化师德师风培育。此外,学校与大同市职业教育中心共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基地,通过校际协同开发实践课程,提升思政教育的现实针对性。

在创新实践领域,学校以“系统观念”为指导,构建覆盖“教学—管理—评价”的全链条机制。例如,通过“党委统一领导下的联席会议制度”统筹课程设置与资源分配,建立评估督导体系监测育人成效;“精准思政建设”依托大数据分析学生成长需求,在关键节点提供个性化指导。这种“闭环式”管理确保思政教育从顶层设计到落地实施的无缝衔接,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制度保障。

0相关评论
相关推荐
  • 山西大同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怎么样?

    山西大同大学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实践路径,通过“三全育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与“五育融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双轮驱动,构建起覆盖课堂教学、科研实践、社会服务的立体化育人体系。学校以马克思主义学院为核心阵地,将思政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链条,注重理论武装与实践创新的结合,形成了党委领导、多部门协同、师生联动的育人格局。这种系统性布局不仅强化了思政课程的引领作用,更通过专业建
  • 山西大同大学的小学教育专业怎么样?

    山西大同大学的小学教育专业自2000年创立以来,始终立足基础教育需求,以培养复合型教育人才为核心目标。作为山西省首批开设的同类专业,其在2020年获批山西省一流专业,次年晋升为国家级一流专业,2023年更成为该校首批招收教育硕士的学科领域。该专业依托25年办学积淀,形成了“理论+实践”深度融合的培养体系,现有专任教师25人中高级职称占比56%,近五年学生竞赛获奖率达48%,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70%
  • 山西大同大学的体育教育专业怎么样?

    山西大同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历经六十余年发展,形成了深厚的学科积淀与鲜明的办学特色。作为山西省首批省级特色专业和一流本科专业,该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体育人才为核心目标,依托运动解剖学、体育心理学、运动训练学等课程体系,构建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培养模式。专业建设紧密对接基础教育改革需求,通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级科研平台等资源支撑,持续提升教学科研水平,为区域体育事业发展输送了大量高素质人才。 在课程设置上,
声明:本站内容均由用户自行注册后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立即做删除处理!如有知识产权恶意碰瓷者,不联系本站人员直接诉讼,本站将不负任何责任!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1445434087@qq.com
喵喵会计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