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内容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作为数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科学交叉融合的理科专业,自2001年创办以来已培养近千名毕业生,形成了以数值分析、软件开发、算法设计为核心能力的培养体系。该专业2020年入选北京市一流专业,2022年晋升为国家级一流专业,依托理学院高水平师资团队,构建了“强基础、宽口径、重实际、创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就业率常年稳定在95%以上,升学率达22.53%,毕业生在金融、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竞争力尤为突出。
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
该专业以数学为基础、信息为对象、计算机为工具,致力于培养能解决信息技术与科学工程计算实际问题的复合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分为三大模块:
- 数学基础:涵盖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常微分方程等核心课程;
- 计算科学:包括数值分析、运筹与优化、微分方程数值解、数学建模;
- 信息技术:涉及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深度学习、数据挖掘、软件工程等前沿技术课程。
这种课程结构强化了算法设计能力与软件开发能力的双重培养,例如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课程结合了理论推导与Python/Matlab工具实操,而深度学习等课程则对接人工智能产业需求。
专业特色与科研支撑
作为数学类理科专业,其特色体现在三方面:
- 学科交叉性:聚焦信息学、人工智能、非线性科学等领域,例如在金融数据分析中运用回归分析与时间序列模型,在智能算法开发中融合数值计算与机器学习;
- 实践导向:通过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赛事,学生可参与企业横向课题,如移动通信研究院的信号处理优化项目;
- 科研资源: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项(含3项重点项目),发表367篇高水平论文,教师团队包括北京市教学名师谢冬秀等领军学者,其主讲的《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
就业前景与深造路径
毕业生呈现“高就业率、高升学率、高行业匹配度”的特点:
- 就业领域:约30%进入金融证券行业(如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25%任职于互联网与通信企业(百度、IBM、滴滴),15%从事教育或公务员岗位;
- 典型岗位:算法工程师、数据分析师、软件架构师,例如2009级校友孙建州现任京东算法工程师,主导推荐系统优化;
- 深造方向:近三年22.53%毕业生进入清华、北大、中科院等高校攻读硕士,部分选择华盛顿大学、科克大学等海外院校,研究方向涵盖计算数学、人工智能、金融工程。
师资力量与教学创新
专业依托理学院的非线性科学理论与应用、计算数学及其应用等学科方向,形成“教授+行业导师”的双轨制培养:
- 学术导师:如王爱文教授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其《数学建模与软件应用》教材获校级一等奖;
- 行业联动:与中国移动研究院、联仁健康医疗大数据公司建立实习基地,学生可参与智能医疗数据分析等项目;
- 教学模式:采用案例教学法,例如在数据挖掘课程中引入电商用户行为分析案例,强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行业认可与校友网络
用人单位评价该专业毕业生“数学功底扎实、编程能力强、适应新兴技术快”。校友资源覆盖多个领域:
- 科技创新:2002级周乃宝任联仁健康医疗大数据公司董事长秘书,推动健康大数据平台建设;
- 学术研究:2002级王茂发现任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计算机视觉算法研究;
- 公共服务:2008级毛微微在江阴市环保局主导环境监测数据分析系统开发。
这些案例印证了专业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的深度契合。
上一篇:
如何规范填写纸质会计分录簿?
下一篇:
商业汇票还款的会计分录应如何正确处理?
版权:本文版权所属智学教刊网,如需转载请联系官网客服!
相关推荐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怎么样?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作为数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科学交叉融合的理科专业,自2001年创办以来已培养近千名毕业生,形成了以数值分析、软件开发、算法设计为核心能力的培养体系。该专业2020年入选北京市一流专业,2022年晋升为国家级一流专业,依托理学院高水平师资团队,构建了“强基础、宽口径、重实际、创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就业率常年稳定在95%以上,升学率达22.53%,毕业生在金融、 -
北京科技大学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怎么样?
北京科技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依托该校百年工科底蕴和数学学科优势,构建了“数学基础+信息科学+计算机技术”的交叉融合培养体系。该专业以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三级认证为标准,形成了“理论-算法-应用”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2024年软科专业排名位列全国前10%。近五年数据显示,本科生深造率45%(含25%保研率),就业率95%,毕业生在金融科技、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领域表现突出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怎么样?
作为北京市属高校中计算机领域的标杆专业,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凭借40余年办学积淀,构建起产教深度融合的育人体系。该专业不仅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北京市市级特色专业,更是首批入选教育部"双万计划"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于2023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其培养方案紧密围绕国家"新工科"战略,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与传统计算机学科深度融合,形成"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善创
声明:本站内容均由用户自行注册后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立即做删除处理!如有知识产权恶意碰瓷者,不联系本站人员直接诉讼,本站将不负任何责任!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1445434087@qq.com
喵喵会计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1445434087@qq.com
喵喵会计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