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该校重点建设的省级示范专业,依托国家级实训基地和校企合作平台,形成了“理论+实践+创新”的特色培养模式。该专业以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融合为核心,致力于培养适应现代工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随着我国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加速,专业通过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等创新模式,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毕业生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5%以上。
在课程体系设计上,专业构建了覆盖基础理论、核心技能与前沿技术的模块化课程群。主干课程包括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制造技术、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等,同时融入CAD/CAM、工业机器人技术等智能制造领域内容。实践环节依托国家级电工电子实训基地和丹东市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基地,设置液压气动技术实训、数控机床故障诊断等场景化教学项目,确保学生掌握设备操作、调试、维护等全流程技能。例如,学生可通过3D打印实训室完成复杂零部件的设计与制造,强化工程实践能力。
产教融合是该专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学院与东芝电梯、京东方光电等企业建立深度合作,推行“校中厂”模式,将企业真实生产任务引入课堂。通过辽宁地矿职业教育集团平台,学生可参与矿山机电设备改造、自动化生产线调试等项目,提前适应岗位需求。此外,专业实施“双证书”制度,学生毕业时需取得维修电工(中/高级)、CAD/CAM高级证书等职业资格认证,提升就业竞争力。数据显示,近三年学生在全国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3项,验证了培养成效。
就业方向呈现多元化特征,覆盖装备制造、冶金矿产、智能设备等领域。毕业生主要服务于两类岗位:
- 技术应用类:在大型企业从事机电设备安装、自动化系统维护,如凌源钢铁集团的数控机床运维;
- 创新服务类:在中小企业参与产品设计优化与技术改造,如为丹东黄海汽车公司开发智能检测装置。就业单位还包括海尔集团、三一重工等知名企业,部分学生通过专升本进入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深造。
专业建设持续迭代升级,聚焦智能制造与工业4.0趋势。2020年获批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引入企业导师参与教学,强化岗位适应性培养。教师团队拥有省级教学名师2人、双师型教师占比94%,近五年完成科研项目20余项,开发校企共建教材16部。这种“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使专业始终处于区域技术教育前沿,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输送了大量复合型技术骨干。
版权:本文版权所属智学教刊网,如需转载请联系官网客服!
-
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怎么样?
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该校重点建设的省级示范专业,依托国家级实训基地和校企合作平台,形成了“理论+实践+创新”的特色培养模式。该专业以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融合为核心,致力于培养适应现代工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随着我国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加速,专业通过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等创新模式,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毕业生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5%以上。 在课程体系设计上, -
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怎么样?
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立足国家智能制造战略,以“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为核心,培养适应现代工业需求的复合型技术人才。该专业自2016年开设以来,已发展为辽宁省现代学徒制示范专业和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依托校内外的实训基地和校企合作机制,形成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体系。其课程设置涵盖机械、电气、编程三大领域,并与行业前沿技术紧密衔接,为学生构建了从基础技能到高阶应用的完整知识 -
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怎么样?
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该校重点建设的品牌专业,依托国家级电工电子实训基地,聚焦智能制造与工业自动化领域。作为辽宁省首批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省级现代学徒制示范专业,该专业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培养核心,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形成了覆盖电力行业、装备制造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其课程设置紧密对接产业需求,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8%以上,是区域经济发展中高技能人才的重要输出渠道。 一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1445434087@qq.com
喵喵会计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