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桥学院的数字媒体技术(全英语教学)专业怎么样?

上海建桥学院
已帮助人数692

已解决

评论 教育教学文档本文档内容,由 上海建桥学院 编辑
文档内容

上海建桥学院作为一所民办本科高校,其数字媒体技术(全英语教学)专业以高学费和国际化的教学模式受到关注。该专业隶属于国际设计学院,强调英语沉浸式教学和前沿技术应用,是学校重点打造的高端培养项目之一。以下从学费结构、课程设置、录取要求等方面展开分析,帮助全面了解这一专业的特点。

上海建桥学院的数字媒体技术(全英语教学)专业怎么样?

学费与学制方面,该专业收费标准显著高于普通本科专业。根据学校公布的2025年数据,数字媒体技术(全英语教学)年学费为80000元,属于全校最高档次。结合住宿费(一般校舍4800元/年或智能楼宇7800元/年),四年总费用预计超过35万元。这一收费水平反映了民办高校的办学性质,同时与全英语教学资源投入密切相关。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该专业采用学分制收费管理办法,学费标准由学校自主确定并通过教育主管部门备案。

课程体系与培养方向来看,该专业聚焦数字媒体技术开发与应用,覆盖编程、虚拟现实(VR)、交互设计等核心领域。课程设置以英语为教学语言,强化国际技术标准与跨文化实践能力。例如,培养方案可能包含以下模块:

  • 技术基础课程:如计算机图形学、数据结构与算法
  • 专业核心模块:包括游戏引擎开发、三维建模与动画技术
  • 创新实践项目:联合企业开展VR产品开发或数字内容创作这种培养模式旨在衔接国际技术趋势,与普通双语班(如数字媒体技术(双语班)58000元/年)相比,更强调全英语环境下的系统性技术训练。

招生与录取要求上,该专业对学生的英语能力和学科基础有较高标准。以浙江省为例,2021年平行录取一段最低分为497分(选考物理必选),位次约157699名。值得注意的是,录取分数线受当年报考热度、招生计划数(如2025年招生人数未明确公布)等因素影响较大,考生需结合位次排名而非绝对分数综合判断。学校还可能设置英语单科成绩要求,建议考生提前咨询招生部门。

该专业的就业前景与资源优势体现在两方面:其一,国际化合作平台为学生提供海外深造通道,例如与日本京都情报大学院大学的学分互认项目;其二,课程内容对接游戏开发、智能交互等新兴产业,毕业生可从事技术研发、数字内容制作等岗位。但需注意,高额学费投入要求家庭具备较强的经济承担能力,建议结合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如符合条件可申请贴息贷款)进行财务规划。

对于有意报考的学生,建议采取以下决策路径:

  1. 评估英语能力:确认自身适应全英语授课环境
  2. 经济可行性分析:核算四年总费用及潜在贷款方案
  3. 对比同类专业:参考其他院校同类项目(如双语班、中外合作办学)
  4. 咨询在校生资源:通过学校开放日或论坛了解实际教学体验通过多维度比较,可更理性地判断该专业与个人发展需求的匹配度。

0相关评论
相关推荐
  • 上海建桥学院的数字媒体技术(全英语教学)专业怎么样?

    上海建桥学院作为一所民办本科高校,其数字媒体技术(全英语教学)专业以高学费和国际化的教学模式受到关注。该专业隶属于国际设计学院,强调英语沉浸式教学和前沿技术应用,是学校重点打造的高端培养项目之一。以下从学费结构、课程设置、录取要求等方面展开分析,帮助全面了解这一专业的特点。 在学费与学制方面,该专业收费标准显著高于普通本科专业。根据学校公布的2025年数据,数字媒体技术(全英语教学)年学费为800
  • 上海建桥学院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怎么样?

    上海建桥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立足数字化时代需求,以文学学士学位为培养目标,致力于塑造兼具人文素养与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依托全媒体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融媒体中心,构建“理论+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体系,覆盖互联网内容生产、运营策划、影视制作等核心领域。学生不仅能掌握新媒体传播规律,还能通过校企合作与行业前沿接轨,为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在课程设置上,专业强调跨学科知识整合与技术应用能力。核心课
  • 上海建桥学院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怎么样?

    上海建桥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作为艺术设计学院的核心学科,融合了艺术设计与数字技术的双重属性,致力于培养具有应用型技术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依托上海市"数字媒体艺术公共实验实训基地"的优质资源,构建了"真实应用驱动教学"的实践体系,通过校企联合培养和国际交流平台,为学生提供多元发展路径。随着AIGC技术的快速迭代,专业课程设置正加速向智能交互设计与数字内容生成领域延伸。 在培养方向上,专
声明:本站内容均由用户自行注册后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立即做删除处理!如有知识产权恶意碰瓷者,不联系本站人员直接诉讼,本站将不负任何责任!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1445434087@qq.com
喵喵会计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