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内容
闽南师范大学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立足闽南地域文化优势,构建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培养体系,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该专业依托文学院的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形成"本硕博贯通式"培养链条,2023年统考招生规模为12人,2025年通过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吸引全球学子。课程设置涵盖语言教学、文化传播和跨文化交际三大模块,同时配备古琴、茶艺等传统文化实践课程,强化学生的文化输出能力。
专业定位与培养体系
该专业以"深谙汉语之美,传播中华之韵"为核心理念,聚焦闽南文化的国际化传播。培养方案突出三个维度:
- 语言基础:通过《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夯实语言学根基,采用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权威教材;
- 跨文化能力:设置《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西方文化与礼仪》等课程,融入胡文仲的跨文化交际理论;
- 实践创新:依托汉语国际教育线上实训平台和海外实习基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核心课程与教学资源
专业课程分为三大模块:
- 语言类:《现代汉语》(增订6版)、《古代汉语》(郭锡良编),覆盖语音、词汇、语法等系统知识;
- 文化类:《中国文化要略》《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结合程裕祯的文化阐释与刘珣的教学法理论;
- 实践类:包含戏剧编创、书法研习等传统艺能课程,以及海外教学实习项目。
教学团队拥有12名台湾籍教师,博士占比达82%,形成两岸学术协同优势。
招生选拔与竞争态势
近年报考呈现两大趋势:
- 分数线持续攀升:2022-2024年录取线年均增长8%,初试成绩占总评权重70%;
- 考核维度多元化: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54汉语基础、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复试侧重教学模拟与文化案例分析。
备考建议包括:
- 系统研读《语言学概论》《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等指定书目;
- 参与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等社会实践提升教学能力;
- 关注国家汉办海外志愿者项目积累实践经验。
就业方向与发展路径
毕业生可选择四大职业通道:
- 国际教育领域:通过国家汉办外派至海外孔子学院,2025年奖学金项目覆盖11国生源;
- 文化传播机构:在新闻出版、涉外企业从事文案策划与文化交流;
- 教育管理岗位:进入中小学或高校担任国际中文教育管理岗;
- 学术深造方向:攻读国际中文教育硕士或语言学相关博士学位。
数据显示,近三年该专业海外就业率达35%,国内事业单位入职占比42%。
国际交流与特色项目
专业建设两大特色平台:
- "龙江学术大讲堂":邀请莫砺锋、陈平等学者开展学术对话;
- 线上文化工作坊:开发闽南语教学数字资源,服务东南亚华侨社群。
学生可申请4周-1学年不等的研修项目,享受学费减免、住宿补贴等政策,其中一学年研修生每月获2500元生活费资助。
上一篇:
如何正确编制咖啡店采购原材料的会计分录?
版权:本文版权所属智学教刊网,如需转载请联系官网客服!
相关推荐
-
闽南师范大学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怎么样?
闽南师范大学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立足闽南地域文化优势,构建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培养体系,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该专业依托文学院的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形成"本硕博贯通式"培养链条,2023年统考招生规模为12人,2025年通过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吸引全球学子。课程设置涵盖语言教学、文化传播和跨文化交际三大模块,同时配备古琴、茶艺等传统文化实践课程,强化学生的文化输出能力。 -
闽南师范大学的国际商务专业怎么样?
闽南师范大学的国际商务教育体系以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为立足点,形成了本硕贯通、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培养模式。作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该校依托“双一流”建设优势,国际商务专业于2021年获批本科招生,2024年新增国际商务硕士(MIB)学位点,构建了覆盖海峡两岸经贸合作、数字经济和“一带一路”建设的特色培养框架。其课程体系注重全球化视野与实践能力的双重塑造,通过跨学科资源整合和校企联动,为学生提供 -
闽南师范大学的化学(师范)专业怎么样?
闽南师范大学化学(师范)专业作为该校历史最悠久的王牌学科之一,自1977年创办以来始终立足基础教育需求,形成了“化学学科+教师教育+闽南文化”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该专业不仅是国家级特色专业(2010年)和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还在2023年推动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彰显了学科建设的国际竞争力。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的严格标准,其毕业生在教师资格考试、教师招考
声明:本站内容均由用户自行注册后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立即做删除处理!如有知识产权恶意碰瓷者,不联系本站人员直接诉讼,本站将不负任何责任!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1445434087@qq.com
喵喵会计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1445434087@qq.com
喵喵会计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