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的操作人员成本核算是工程项目财务管理的核心环节。根据新收入准则,施工人员费用需通过合同履约成本科目归集,最终结转为主营业务成本。实际操作中需区分工资计提、社保缴纳、薪酬支付等场景,并结合工程进度匹配收入与成本。以下从三个维度解析关键操作要点。
施工人员工资计提需分场景处理。对于直接参与施工的人员,计提时应将工资及福利费计入成本科目:借:合同履约成本—施工成本—人工费,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福利费。若涉及项目管理人员工资,则需先归集至间接费用科目,月末再按比例分配至各项目成本。例如某项目组当月计提工资20万元,分录应为:借:合同履约成本—施工成本—人工费 18万
间接费用—管理人员工资 2万
贷:应付职工薪酬 20万
薪酬支付涉及资金流出与往来核算。发放工资时需扣除个人承担的社保部分:借:应付职工薪酬,贷:银行存款/现金(实发金额),同时将代扣款转入其他应收款:贷:其他应收款—员工保险(个人部分)。例如某次发放工资50万元,其中个人社保代扣5万元,完整分录为:借:应付职工薪酬 50万
贷:银行存款 45万
其他应收款—员工保险 5万
社保费用处理需区分企业承担与个人承担部分。划付社保时采用多维度核算:企业承担部分计入管理费用,个人部分通过往来科目挂账:借:管理费用—社保费(企业承担),贷:银行存款(全额缴纳数)。例如缴纳社保10万元(企业7万/个人3万):借:管理费用—社保费 7万
其他应收款—员工保险 3万
贷:银行存款 10万
特殊场景中,临时施工人员工资需通过应付账款核算。对于短期雇佣的点工,支付时直接计入成本:借:合同履约成本—施工成本—人工费,贷:应付账款—临时用工。若涉及跨项目人员调配,还需在工程施工—合同成本下设辅助核算项跟踪人工成本分布。
版权:本文版权所属智学教刊网,如需转载请联系官网客服!
-
施工操作人员相关会计分录应如何准确编制?
施工企业的操作人员成本核算是工程项目财务管理的核心环节。根据新收入准则,施工人员费用需通过合同履约成本科目归集,最终结转为主营业务成本。实际操作中需区分工资计提、社保缴纳、薪酬支付等场景,并结合工程进度匹配收入与成本。以下从三个维度解析关键操作要点。 施工人员工资计提需分场景处理。对于直接参与施工的人员,计提时应将工资及福利费计入成本科目:借:合同履约成本—施工成本—人工费,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
如何准确编制施工企业工资相关的会计分录?
施工企业的工资会计处理需要根据员工岗位性质进行精准分类,既要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又要体现工程成本核算的特殊性。施工人员工资作为工程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需通过在建工程或合同履约成本归集,而管理人员工资则计入期间费用。整个过程涉及工资发放、税费计提、成本分配等多个环节,需要严谨的会计科目设置和分录操作。 一、工资发放环节的账务处理 施工企业发放工资时需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过渡,同步处理个人所得税 -
新收入准则下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分录应如何编制?
随着新收入准则的实施,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处理逻辑发生了显著变化,核心在于以合同履约成本替代原有工程施工科目,并强化合同结算科目的枢纽作用。这种调整要求财务人员精准把握各阶段业务实质与准则要求,尤其在预收款处理、成本归集、收入确认等关键环节需遵循特定规则。下文将从实务操作角度,分阶段解析典型业务的分录处理。 在预收工程款环节,收到业主预付款时需区分不含税金额与增值税。根据网页1和网页6,此时应做两笔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1445434087@qq.com
喵喵会计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