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医科大学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医疗保障方向)专业自2010年设立以来,已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一流本科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点。该专业以“懂医学、会保险、善管理”为培养目标,深度融合管理学、经济学与医学课程,致力于为医疗保障体系输送复合型人才。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专业通过学科架构完善、教学模式创新和产教融合深化,形成了独特的培养体系,助力学生应对医保制度改革与数字化时代的挑战。
在学科体系架构上,该专业构建了本硕贯通的完整培养链。2012年获批社会保障(医保方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3年增设中美合作办学模式,引入国际化教育资源。课程设置以管理学、经济学、医学三大模块为核心,涵盖《卫生经济学》《社会医疗保险学》《疾病分类学》等特色课程,并强化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例如,《医疗保险学》课程运用可视化知识图谱和虚拟仿真实验,帮助学生构建结构化知识体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更融入国际商业伦理和保险营销学等内容,培养学生全球适应能力。
教学模式创新是该专业的显著特色。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自2020年逐步推行,通过智慧树平台实现“教、学、管、评、测”一体化。教师团队设计课程思政元素,将三明医改精神、参保义务等价值观融入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辩证思考医保改革的劳动力市场与人口结构关联。2025年春季学期起,虚拟仿真实验模拟真实医保业务场景,使学生通过操作演练提升实务技能,这种“理论+虚拟实践”模式有效缩短了课堂与职场的距离。
产教协同育人机制贯穿培养全过程。专业与医院、医保局、保险公司共建实习基地,校企联合开发课程案例与实践项目。例如,《保险实务》课程邀请保险公司从业者讲授理赔流程,实现“课岗融通”。近三年主持的医保人才培养委托项目被广西医保局纳入全区三年行动计划,主办的岗位胜任力培训班获人民网专题报道。这种深度合作使毕业生在政府医保部门、医院行政科室和商业保险机构就业时,能快速适应岗位需求。
就业前景方面,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超86%,就业方向涵盖四级医保行政机构、三甲医院医保科、人寿健康保险公司核保理赔岗等。2023年数据显示,约30%毕业生进入医疗保障系统,25%任职于医疗卫生机构,20%投身商业保险领域。此外,升学通道畅通,学生可保研至本校社会保障硕士点,或报考国内外健康政策、公共管理等方向研究生。专业建立的“全员育人”团队通过模拟面试、职业生涯大赛等举措,系统性提升学生职业竞争力。
从社会评价看,第三方调研显示该专业综合满意度达3.2分(满分5分),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均获认可。其培养模式受到温州医科大学等院校关注,成为区域医保教育的标杆。随着国家医保局成立和“三医联动”改革深化,专业通过持续迭代课程内容、拓展数字资源,正着力打造医疗保障特色优势品牌,为健康中国战略输送更多“提笔能写、遇事能办”的应用型人才。
版权:本文版权所属智学教刊网,如需转载请联系官网客服!
-
广西医科大学的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医疗保障方向)专业怎么样?
广西医科大学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医疗保障方向)专业自2010年设立以来,已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一流本科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点。该专业以“懂医学、会保险、善管理”为培养目标,深度融合管理学、经济学与医学课程,致力于为医疗保障体系输送复合型人才。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专业通过学科架构完善、教学模式创新和产教融合深化,形成了独特的培养体系,助力学生应对医保制度改革与数字化时代的挑战。 在学科体系架构上,该专业构 -
广西医科大学的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医疗保障方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专业怎么样?
广西医科大学与美国西俄勒冈大学合作的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医疗保障方向)本科教育项目,是经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自2014年启动以来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培养体系。该项目以“3+1”双学位培养模式为核心,融合中美教育优势,旨在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管理人才。以下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项目特色等方面展开分析。 在培养目标上,该项目聚焦社会医疗保障领域,强调“外语+专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培 -
桂林医学院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怎么样?
桂林医学院作为广西地区医学教育的重要基地,其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以独特定位脱颖而出。该专业依托医学院校的医疗资源优势,将公共管理学与医学技术相结合,培养既懂社会保障政策又具备医疗卫生行业认知的复合型人才。这种跨学科特色使其在2025年广西高校同类专业排名中位列第三,展现出与纯财经类院校不同的差异化发展路径。 从课程体系来看,该专业构建了"双核心+双支撑"的知识框架。在公共管理领域设置管理学原理、社会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1445434087@qq.com
喵喵会计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